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翻阅镇江

孩提时的老味道

发布时间:2016-10-08 09:3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文/于锡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小吃的老味道,给人们留下多少美好的记忆。

  儿时每天下午四点钟左右,又新街口就有一个卖回卤干的担子,摊主四方脸胖乎乎的面带微笑扎着白围裙、套着护袖,只要他叫喊“卖回卤干哦”,附近的住户吃客就蜂拥而来,吃回卤干当晚茶,已成习惯。

  卖回卤干的担子,前头放着一只圆形既大又深的铁锅,下面放有一只煤炭火炉,使汤水保持着沸腾状态,担子上面放着各种半成品配料和调味品。铁锅里是滚沸着的黄豆芽汤、油炸干子、茶叶蛋等, 摊主从锅里捞起一块块煮好的油炸干放入预先摆好酱油、麻油、味精等的碗内,动作麻利的用剪刀喀嚓喀嚓横竖两下,剪成四小块,再捞一些熟的黄豆芽放入,然后舀些汤汁,爱吃辣的再弄一点稀的红辣椒或撒些胡椒,有的还加些烫好的粉丝、菠菜、素鸡、茶叶蛋等。

  这样一碗回卤干,像个大杂烩,色香味形齐全。到了秋冬冷天,下午放学肚子饿了,花角把钱就可坐在巷口的长板凳上心满意足的吃回卤干,那深黄的回卤干,配上青翠的蒜花,放上一点稀的红大椒,浇上几滴喷香的麻油,吃到嘴里随着回卤干在牙齿的咀嚼下,“噗”,一记汤汁流入口中,伴随着蒜的香、大椒的辣、麻油的滑,穿过食管咽下去,真是浑身冒汗适意之极。

  许多吃客吃得满头是汗,唇齿留香,两三下碗就见底连汤也喝光,咂巴咂巴嘴,哼一段小曲好不惬意!摊主手不停脚不住的忙碌着,老婆帮着放作料、洗碗等。吃客围满摊子,有坐在板凳上吃的、还有站着、蹲着吃的,也有手里拿着已经脱了釉的旧瓷缸,大碗买回家吃的。

  江边靠在新镇江浴室门前有一家摆卖汤圆的摊子,孩提时代经常看着一群人围在马路边的摊子旁,捧着碗大口喝圆子汤的情景。因靠近轮船码头, 来往过客川流不息,还有洗过澡的浴客。摊子上的一朵电石灯花在夜色里闪烁,一头的铁锅里大半锅水冒着热气,卖汤圆的是一对安徽来的中年夫妻,穿戴着围裙套袖,男的搅动铁勺下汤圆,女的不停的搓圆子,笑容满面跟食客们说着亲热得体的应酬话儿。那菜圆子徽派风格个大皮薄馅足,四个圆子盛一碗再舀点汤,圆子要钱汤不要钱,既可饱腹又可暖身,既是饭,亦是汤,且味道可口。

  那时站着蹲着吃汤圆的人们,大抵都是南来北往的旅客、拖板车工人、码头工人以及寻常的百姓,他们在晚上常常爱花角把钱,在吃食摊买一碗圆子,边吃圆子边扯闲话拉大呱,享受劳作后的口腹乐趣。

  过去走街串巷还有“洋糖发糕”的叫卖。卖糕人肩背椭圆形木桶。他的吆喝声与众不同,是两个字两个字地叫,中间稍作停顿:“洋糖……发糕”。听到这熟悉的叫卖声,巷子深处一群小孩蜂拥而出,把他团团围住。揭开棉垫,眼前现出洁白晶莹的洋糖发糕。此糕以米粉发酵制作,圆圆的,中间厚,四周薄,疏松如蜂窝,口感酸中带甜。由于易消化,有营养,很受老人和小孩的青睐,可惜这种民间小吃已见不着了。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