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翻阅镇江

走进镇江的教育世家
——教师节前访高春华老师

发布时间:2016-09-28 09:3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春华和朱长辉夫妇

  记者  戴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自古以来都是备受关注和尊敬的职业。

  这个教师节前,记者走进了已经是耄耋之年的高春华老师家里,这是一个教育世家,祖孙三代中有十多位教师。细数起自己家里走出的老师,82岁的高老师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骄傲。

  曾祖父延续下来的教育情怀

  高老师首先提到了自己的曾祖父,一位清代的私塾老师。

  “我的曾祖父高守达,字少甫,生于咸丰甲寅七月廿二日,卒于光绪庚子三月初八(1900年),是一名私塾先生。小的时候,我常听家里人提到‘陆三爷’(陆小波)、‘冷四爷’(冷御秋),他们都是我曾祖父的学生。我生于1935年,没有见过曾祖父,但是对曾祖母印象深刻,每逢我曾祖母的整生日(逢五和十),冷御秋先生必赠寿礼。除了寿桃,还有大红绸面的幛子,覆在中堂之上:‘恭祝高老伯母杨太夫人诞辰’,‘晚生冷御秋敬赠’。”

  父亲高禾生,是一位国学功底深厚的老先生,上世纪60年代曾在儒里中学教书,曾任中国楹联学会、江南诗词学会、镇江市诗词协会理事。高春华拿出了一本今年的《多景诗词》杂志,“耆旧遗韵”栏目中刊登的正是高老先生的诗歌,有十多首。

  说起自己的职业选择,高春华老师说,虽然父亲很有学问,做了几年老师,但是他倒并没有要求子女一定要走上教师这条路,但神奇的是,高家四个兄弟姐妹中有三人做了老师。高春华说,自己的哥哥高从道虽然没有做老师,却是一位硅酸盐专家;妹妹高秋实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留校做了老师;弟弟高彭道从苏州大学毕业以后,在镇江做了一名中学老师。

  “只有我是被规定了只能报考师范类院校,我16岁就在省镇中任专职团干部,1954年考大学时被教育局规定只能报考师范类院校。”高春华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留在了教师这个岗位,一干就是四十年。

  高家的四个孩子都是大学生,让父亲高禾生非常欣慰。

  说起父亲的培育,高春华老师想了一下说,“父亲非常注重国学教育”。

  记者在跟高春华老师聊天中,也能够从老人家口中,听到信口拈来的古诗,感受到高老师的古文功底。

  “小的时候,父亲培养我们读书的习惯,教导我们读诗写诗。哥哥在京江中学上中学的时候,还停课一年,跟随张翼谋先生学习国学。父亲是一定要让他把国学学好。”“我们家那个时候住在大西路附近,大西路上有一家书店,父亲每个月交一点钱,就可以让我们把书借回来看,非常方便,也是在那个时候我们看了很多的书。”

  回想过去,高春华老师笑称自己幼时还读过半年的私塾,因为年龄太小,尽在私塾里给老师捣乱。回忆孩童时期,高老师的语气和表情都洋溢着欢喜。

  高禾生给自己的四个子女取名为“从道、春华、秋实、彭道”,是不是也寄予了子女以后的“传道授业解惑”之路呢?

  后辈们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高春华和丈夫朱长辉,在镇江都有着40余年的教师生涯。

  晚年两位老人出版的《华辉集》中,收录了多篇当时他们创作的有影响的论文。其中就有高春华1982年发表在《镇江师专学报》上的《<学记>注·译·析》,2002年被编入了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大学教学》。

  高春华高中只读了一年,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在1954年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她的爱人朱长辉,高三毕业即留校做了老师,从中学老师到高校老师,一直没有放弃自身的学习,快到退休年龄,还通过函授获得大学文凭。

  两个女儿随后也走上了教师之路,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爱,无疑来自父母的影响。

  说起对女儿的教育,高春华老师表示,“当时我们都忙于工作,真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对于孩子们,只能言传身教。那个时候周末都是要备课和改作业的,到了高校也一直没有离开过课堂。”

  高春华老师的大女儿高海燕、女婿赵珏都在镇江,一直在镇江教育系统工作;小女儿朱海鹰南京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做了老师,后来随丈夫到日本留学,女婿在日本大学也做过一段时间老师,现在两人双双到了美国,从事科技工作。高老师还特意强调了,“其实不仅我们家,大女婿赵珏家也有很多人是老师,他的妈妈是老师,兄弟姐妹中很多人也是老师。”

  “我哥哥虽然没有做老师,但是他女儿是老师;我妹妹英年早逝后,儿子到日本留学,现在是日本一所大学的教授;我弟弟的女儿一直读到博士后,36岁就成了南京审计大学的一名教授。这些都是我的至亲里面做老师的人,其他表哥之类的家庭就不说了。”

  说起这些后辈,高春华老师也是与有荣焉。后辈们的学习进步,高春华一直都很关注,新获得了硕士学位,新获奖的论文……这些都让高春华很开心。

  细数一下高春华老师的一家,从他的父亲算起,一家人中,有12人是教师身份。

  “桃李满天下”一点都不为过

  高春华老师和朱长辉老师都是镇江教育界的名人,桃李满天下。“现在我家里还是学生不断,到我家来串门的大都是我当年的学生”。

  40余年的教师职业,镇江街头常常遇上自己的学生不足为奇。有一次,她在加拿大竟然也遇上了自己的学生。当时他们跟随小女儿女婿到加拿大,送外孙进中文学校,竟然在门口遇到了她曾经的学生,送自己的孩子上这所中文学校。

  异国他乡茫茫人海中的遇见,让高春华老师觉得是个有趣的故事,也让她为自己曾是位教师而自豪。

  “我们那个时候的师生关系真的很淳朴,老师对于学生关注很多。我们和学生一直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不好,放假回去的时候没钱买车票,我们会帮他买一张回家的车票,走的时候还要塞几个鸡蛋;对于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我们也会竭力帮助找工作,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学生赵才才在高中毕业50年后,依然记得当时的老师朱长辉。“印象最深的就是朱长辉老师,他当时任校团委书记、教导主任,兼任我们的班主任,教我们政治。上课时经常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边走边讲,抑扬顿挫、思维敏捷、语言逻辑性极强。他兼任我们班主任时间并不长,对班上的同学却十分了解,我是这个班上表现并不突出的学生,多年后他还记得我的名字。”

  和高老师聊天的时候,高老师说起自己的女儿并不多,反倒是说了很多自己学生的事儿。离开讲台二十年了,还能得到当年学生的尊敬,是一位教师最值得高兴的事。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