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翻阅镇江

镇江“非遗”保护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6-09-23 15:0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罗戎平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长江下游南岸,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丰厚。1991年7月,我国第一家以抢救、保护、收藏和研究、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工作任务的“镇江民间文艺资料库”,经镇江市编委批准建立。2002年7月在此基础上又增挂了“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的牌子。

  然而,由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外来文化的不断侵蚀,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和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不断萎缩,一批有着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也不断遭到损坏,而要创造条件让其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根据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翌年,我市成立了“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我市的非遗结构形态,制订了《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研究确定了2006年至2009年三年时间中的“普查试点阶段、拉网式普查阶段和成果展示阶段”的具体工作,同时决定以扬中为“区域性试点市”、以丹阳“丹剧啷当”为“项目试点”,以点带面在全市各辖市区拉开非遗普查的序幕。按照“全面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的普查要求,做好“三坚持”,即“坚持召开小型座谈会和个别走访相结合,坚持搜集原有资料与搜集当前“活态”资料相结合,坚持项目调查和项目申报相结合”,并召开专题推进会,将全市的非遗普查工作推向高潮。

  三年普查,共收到所辖地区的普查线索2271条,调查项目1266个,采访民间文艺家1046人次,确立了主要传承人614人次,文字记录164.4 万字,照片6206张,录音80多小时,摄像100多小时,征集实物 125件。同时,各地区根据普查成果分别出版了非遗普查资料汇编,并各自建立了文字、录音、录像等普查档案。同时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加大了对于各个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建立了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区级的“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整个镇江地区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是一项掌握本地区非遗状况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主管机构制定文化政策的重要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突出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指出它们是人类的创造力表征,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对它们的保护更能体现对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随着我国自1949年以来建立的全国性的民间文艺研究机构和民俗学会,1958年全国掀起了规模宏大的采风运动,接着在上世纪60年代我市也成立了镇江民间文学研究小组,在上世纪80年代还创办了我国第一张民俗小报《乡土》,1987年镇江组织了有4000多人参加的大规模的“七五”科研项目民间文艺集成田野作业调查,采录了当时镇江的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作品1500多万字,编纂了在江苏省内最齐全的当时镇江97个乡(镇)的原始资料本,为我市早期的非遗挖掘与保护工作提供了大量数据。

  时至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我国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镇江随之在2006年开始申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10个年头。截至目前,镇江已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近百项,它们容纳着“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10个非遗类别,这些被普查挖掘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的文化印记和典型的地域文化“活化石”,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文化特点,其中有着镇江城市文化名片之称的《白蛇传传说》,是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我市作为该传说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唐代萌芽以来,各种异文传说众多,历经各朝代民众的口耳相传,又经过历代文人的搜集整理与创作,代代传承,其传说中发生在镇江的高潮情节“水漫金山”又作为人人传诵、城镇皆知的词语,被收进了1990年6月出版的《汉语大词典》第五卷中,其广泛的影响力已深入人心。

  对于全市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我市已建立了相对应的包括了“田歌、戏剧、说唱、音乐”等项目在内的“丹徒三山艺术幼儿园 、京口区康盛剧社、金山旅行社、香江花城小学、梅庵派古琴艺术馆”等10个非遗传承点,它们为有效保护我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本土的文化记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