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翻阅镇江

斜桥街变迁

发布时间:2016-09-06 09:4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赵怀德

  斜桥街如今是镇江的一条繁华商业街。它的北端连接大西路,南段连接中山路,东面的大八叉巷、弥陀寺巷、演军巷直通解放路,西面的宋官营、西府街、仙鹤巷直通双井路:可谓为四通八达。

  斜桥街的名字很富有美感,它能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想。传说,斜桥街的北端曾有座斜桥,于是古城的这一寻常巷陌便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骑马倚斜桥”,“一抹斜阳,小桥流水”,“斜桥晓风残月”,多美的画面啊!

  据说,斜桥街在清代曾是旗兵的营地。它的北端大八叉巷附近叫“黄旗口”(今日苏宁广场所在地叫“红旗口”)。附近的一些小巷的名字都和兵戎相关,也是很好的佐证。例如宋官营、演军巷,马棚巷、磨刀巷等。

  斜桥街原来不是商业街。街道两旁,除了八叉巷小学,大都是民居,商店极少。我1978年调入镇江三中任教。那时候,斜桥街南端有个中山小吃店,卖烧饼、油条和面条、包子等小吃。北端大西路红星小吃店名噪一时,片儿汤、锅贴最受欢迎。演军巷和八叉巷巷口各有一个老虎灶,常常顾客盈门。我们几个住在校园里的单身教师,每天晚饭后,都提着热水瓶到这里充开水。演军巷口还有一家小店,出售食盐、酱油、香醋等生活用品,极大地方便了附近的居民。我们周末烧点菜改善生活,也常到这里打酱油。走进演军巷,里面还有一条通往大西路的胭脂巷,巷口的五柳堂是明清建筑群。胭脂巷现已不复存在,五柳堂如今是省级文保单位,而陶家花园已不见踪影。

  三中的大门那个时候就在斜桥街东侧,门口有一口水井,附近居民都到这里挑水,或洗菜、淘米,洗衣浆裳,热闹得很。三中前身为民族实业家冷御秋先生创立的私立镇江女子职业学校,解放后学校改为公立,易名为“苏南镇江蚕桑学校”。1953年暑假经再度调整,更名为“江苏镇江农业学校”。1954年夏,市教育局接管学校,改制为普通中学,更名为“镇江市第三中学”。三中大门对面的分部,原来是清华中学,后改为七中,再后来并入三中。上世纪80年代三中校园改造,大门迁至西府街。原来女职的木结构楼被拆除,仅仅保留了一角,名为女职阁。三中分部,后改为教工宿舍和校办工厂,进入21世纪校办工厂关闭后,由开发公司开发商品房。    

  斜桥街地势比较低,夏天很容易淹水。记得1980年高考,大雨倾盆,斜桥街积水很深,一直到小腿肚。    

  1986年弥陀寺巷大规模拆迁,盖起一座座高楼,附近的月朗巷、果子巷、小八叉巷都在大拆迁中消失了。1993年斜桥街拓宽改造,完善了地下排水系统,昔日的小街变成了一条柏油马路,再也不会淹水了。两旁陆续盖起了一幢幢高楼,怡海家园的小高层当时在全市独树一帜。环球花苑、怡海家园和京润国际三个高档小区相继建成后,斜桥街一度被称为“富人区”。当年的商业大厦、商业城两大商业巨头,带动了斜桥街的快速发展。沿街许多商铺陆续开业,以经营服装和美食为主。八佰伴高楼建成,马棚巷、王通寺巷,从地图上消失。八佰伴开业后,斜桥街人气更加旺盛。早晚高峰时,车如流水人如潮,常常堵得水泄不通。直到102路公共汽车改道,斜桥街改为由北向南的单行道,交通拥堵才逐渐好转。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