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金山原创佳作推荐

婆家茶事

发布时间:2016-08-17 09:4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李仙华

  我不是画家,但我的眼前却是一幅巨型的绝美的泼墨山水画:放眼南望,逶迤连绵的十里青山横亘着,自东而西,像一条气宇轩昂的青龙昂首游移着。北面也是山,虽不如十里长山巍峨,却也是像卫士般深情地注视着脚下的土地。这幅画的底色是大片大片的葱绿色,那饱含生命汁水的绿色充盈着人的眼球,一直蔓延到人心里。那绿是经冬的小麦和茶园。熏染在底色上的是一片片灿烂的、热烈奔放的黄,黄得炫你的目、晃你的眼、慌你的神。那黄是盛开的油菜花,那一片片的粉、一片片的霞是桃林盛开的桃花,那一块块镶嵌其中的碧玉是一个个清澈的小池塘。

  西斛村和东斛村就是点缀在这幅画中的最灵动的眼睛。我的婆家就在西斛村。 

  这里的茶园不像西麓、上党一带的茶园,或是五峰山茶场的茶园那样一大片一大片,甚至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这里的茶园规模较小,甚至不能叫茶园,只能说是农家茶,每家都种点,但种得不多,一小片一小片的,自家采,自家炒,自家喝,最多送点给亲戚朋友。外面的人也不来收茶叶。

  采茶的时候是最忙的。茶叶不多,不会请人采,都靠自家人采,所以采茶季节格外忙,也很热闹。采茶一般都是女子采,头戴碎花方巾,胸前挂一个自编的竹篾的小篓子,双手穿梭般飞快地采摘。这幅美丽的画因为有了她们变得更加灵秀,仿佛注入了精神气。

  采茶叶是很讲究的。清明前,茶叶采一尖带一叶,这时候的尖和叶明显和老叶不一样,叶尖包得很紧,扁扁的,带明显的茸毛,新叶很小,叶呈青绿色,比嫩绿要深,和经冬的深绿又不一样。这时候的茶叶很少,最难采,但采的茶叶很占分量,做出来的茶叫明前茶,泡的茶水特别清澈,色很淡,味也很淡,需细品。明前茶可能是因为少,再加是经冬久违的清香缘故,所以特别贵!其实谷雨前的茶叶,我觉得是最好的。明前茶还没长开,所以手感较硬,谷雨前的茶叶已经长开了,就像刚睡醒的婴儿,嫩嫩的,水水的,齐刷刷地冒头,茶叶柔软嫩绿,叶尖与叶子紧挨着,像小花苞一样。这时的叶尖已没有了明前茶明显的茸毛,变得光滑润泽。

  谷雨过后,茶叶的枝条越抽越快,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疯长着,茶叶一天不采,就放开了,成了大叶片了。这时候茶叶可以采3到4片叶子,叶子已经不是紧挨着,有了距离,也大了,就像长身体的姑娘,拔了节了,可是依然很嫩。

  采野茶也是很有趣的事。农村妇女干活喜欢扎堆、凑对儿。自家茶叶不够采时,他们就三三两两约了一起去采野茶。所谓野茶,有的是山上野生野长的茶,有的是不再有人去管理的茶。采野茶,妇女们是很带劲的,不是自家的,可自在地采,偷着乐。一路欢声笑语回来,各个展示似的将茶叶倒在扁筛里,手抖开自家的茶叶,眼瞟着人家的茶叶,生怕别人采的比自己多,可嘴里一个劲地夸别人采得多,叽叽喳喳,吵得你头都疼。男人们回来一边骂道:“没事做了吗,去采野茶!”一边问自家的老婆:“采了多少?”野茶不同于家茶,颜色深,叶片不如家茶肥厚,可特别瓷实,长条的身板,味儿特别香。

  炒茶就更讲究了。茶叶采回来要放在阴凉处晾干,不能晒。炒茶第一步叫杀青。“杀”,可见得“狠”。锅烧“辣”的时候,茶叶才能下锅,手得快速翻炒,等茶叶变色了,迅速起锅。在扁筛里,趁热用死劲揉搓一番,抖开、散热,然后用力揉成团,顺势搓,迅速抖开、散热,再揉再搓,再抖开,如此反复,直到茶叶成细条状,打成圈。揉好的茶叶放到烘锅里慢慢烘,不断翻,小心搓,等茶叶有点干了,就不能搓了,只要不断翻就行了。等茶叶叶色慢慢变成青绿色、深绿色,身上的白毛叶越来越多,茶香四溢,茶就炒好了。炒好的茶一定要在通风处晾凉了才能装袋封口。

  炒茶最有趣的是,一家炒着,满园飘香,一会儿,第二家、第三家都闻香炒茶来了。整个大院都是一筛子一筛子晾晒的碧绿的茶叶子和炒好的晾凉的喷香的茶叶。满院的人陶醉其中,聊着天,品着茶,不时帮忙搬柴、烧火、晾茶、装袋,不分你我,不分彼此。有时炒茶要忙到晚上11点多,柔和的灯光,满院氤氲,醉人的茶香,欢愉的笑声,真是不知疲倦呀!

  “千挑万选白云间,铜锅焙炒柴火煎。泥壶醇香增诗趣,瓷瓯碧翠泯忧欢。老聃悟道养雅志,元亮清谈祛俗喧。不经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鲜。”这般桃源般的生活不是神话,不是传说,就在我的身边。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