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金山原创佳作推荐

镇江山水耀名城

发布时间:2016-08-12 09:1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王礼刚

  我热爱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因为古城历史文化深厚,移步间都有历史文化故事,镇江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个典故都足以让我兴奋。咀嚼那每一段历史故事,都让我满口生津,回味无穷。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里筑城?我深入到镇江这段历史长河中,看到历史记载:一水横陈,雄峙江南。群山拱卫,御其三方,虽不设险,亦固若金汤。

  秦始皇为什么要开凿徒阳运河?因为徒阳运河能够实现南北航道对接,实现国家最有效管理。在镇江筑城、开凿徒阳运河,是历史之必然。

  我从镇江发展记载中了解到,镇江的繁荣正是那山与水的结合。由此,我就特别留意镇江的山和水,近几年来,我常常从志书等历史文献里拾起镇江山与水,拾起人们对古城的历史记忆。

  镇江古城的发展与兴旺离不开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作用。但是,除了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外,古城西部还有条运粮河,即镇江通往南京的那条便民河。我在走访和了解中,发现许多人不了解运粮河。于是,我把运粮河从历史长河中拾起,呈现在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展台上,让人们了解,并为之骄傲。镇江西部运粮河,200多年前,是镇江连接南京的一条水运通道。也是三吴地区与南京的运输通道。三吴地区与南京的水运通道,在三国历史时期,也有一条破岗渎水道。但是,这条水道需要翻山越岭,行船是何等的艰难。便民河波平河宽,国力彰显。乾隆皇帝航行在便民河上激动感慨,即兴吟诗赞曰:

  发以寅而到以申,舟行百里未劳身。

  此言讶不当出我,执役犹应念众人。

  漫向青山论今昔,最欣绿水涤精神。

  迎銮老幼胥欢忭,自审如何称便民。

  为彰显名城,彰显这条运粮河,我与马万顺先生撰写的《试述运粮河的文化与建设》一文被选入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论文集。

  我还拾起了镇江的山。人们只知道镇江古城东南有座横山凹,说横山凹这座山就叫横山。的确,叫横山也不错,但这座山自宋朝开始的名字叫白兔山。是因北宋时镇江大学士刁约去世后墓葬此山,在深挖墓穴时,墓穴中突然有一只白兔跃出,此山始名曰“白兔山”。白兔山中的横山凹千年道观供奉茅氏三兄弟,邑人王文治亲书“三茅宫”三个大字,作为镇观之宝。陈庆年撰文赞誉曰:三茅宫“虽称不上仙界,亦是名山,左右环抱,三峰罗列。登高之余,北观江水之长流,金焦特立。南望练湖之浩渺,村落迷离。”此群山如此文化,我先后撰写了《刁约墓葬“白兔山”》《陈庆年的横山情结》《唐山和唐山庄》《陈庆年保石护山》等介绍白兔山的文章在《镇江日报》发表。我和邵国平先生共同撰写的《试述横山风景名胜的保护和建设》也入选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论文集。

  镇江古城内并不大,明清府城周长仅有“九里十三步”,却藏有“三山五岭八大寺”。虽然有形的“三山五岭八大寺”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历史的留痕却始终记载在古城的变迁之中。我认真浏览“三山五岭八大寺”史志之记载,实地寻踪之痕迹,我撰写了《“三山五岭八大寺”遗迹、典故与古城历史文化》一文,在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论文集上刊载。我先后还撰写了《胭脂巷及其得名传说》《日精山上日和月》《月华山的“万”和“千”》《 寿邱山的王气与佛踪》等,在《镇江日报》西津渡版刊载。

  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因山、因水而文化、而盛名。我始终觉得,弘扬镇江历史文化,是我们每一个镇江人的应尽职责。我常勉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少一些娱乐活动,多投入一点精力,做一些古城、山、水的历史文化弘扬。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