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情调生活

穿行在岁月的光影里
——徒步镇江之最美古村落

发布时间:2016-08-09 09:3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侯 莉

  2013年9月,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全国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江苏共有13个古村落入选,镇江以4个村落入选名列第二,这四个村庄分别为:镇江新区姚桥镇华山村、姚桥镇儒里村,镇江市丹徒区谷阳镇槐荫村,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作为徒步镇江的一部分,近一年多来,在工作之余,我陆续探访了这四个各具风韵的古村落。村落里那古旧的气息并非已与时代疏远,忽略其表面的斑驳和沧桑,蕴含其中的,是那些触手可及的民俗与世情。    

  “古杏情怀”华山村

  偷得浮生半日闲,洗完最后一件衣服已经下午两点了,延绵一周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已近冬日,白昼开始变短,实在不愿辜负了这光景,出发!

  211路是直达姚桥镇华山村的公交车,一路草白,叶红,花黄……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这首当地人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是南朝乐府民歌《吴声歌曲》25首中的第一首。相传便是《梁祝》爱情悲歌的雏形。雨中的田埂上,一深一浅地寻迹而去,“神女冢”却早已淹没在一片农田与地基之下。

  古井未见,古银杏树旁的张王庙也早已人去庙空。唯有这棵1500多年高龄的古银杏树依然郁郁葱葱,在初冬的寒雨中,尽情流淌着金色的记忆……龙脊街上热情的阿姨用浓重的乡音告诉我,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开门节、十月十五的关门节,“赶庙会”才是这里最好的光景。

  一轮轮的拆迁、被盗之后,张家老宅“积昌堂”仍然顽强保留了下来,深宅紧锁,孤独地站立在广阔的田野之中,远眺着华山村民们的新生活。整治一新的古村河畔,保留着传统的河边洗涮,夕阳西下,夹杂着鸡鸣犬吠,各家的小菜园,蔬菜鲜嫩水灵,沐浴在冬雨下,散发出幽淡的清香,青石板的足音敲打曾经的繁华,远处的山野层林尽染,薄薄的雨雾润湿了双眼,安抚着躁动的心灵。

  雨依然不紧不慢地下着,从容而舒展,疏淡而轻盈。

  “香飘千里”儒里村

  去儒里时已至大雪时节。江南片雪见未曾,空想黄河彻底冰。幸好,我们有儒里。冲天香阵透古村,满城吃尽嫩酥羊。京江饣齐,羊肉汤,温花雕,叙衷肠。滴板的惬意跟随着滴板的味道升腾、升腾,游走在古村的乡间小巷。明清两代儒里朱氏子孙读书成名为官者众多,除了遗传了朱文公朱熹的优良基因,想必与这青山秀水、民风淳朴、羊肉鲜美,定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吧!

  村庄保持着古代自然形成的格局和风貌,院落小巧精致,砖雕、木雕、石雕精美。小巷清幽,青砖灰瓦,门前的小桥池塘,屋后的炊烟袅袅,群山落日,掩映星空,见证着历史沧桑的变迁、赓续了先贤前辈的集体记忆。

  遥想幼年,踩着柏油石板路,路过邻里的平房门前,与小伙伴嬉戏玩耍,如今,在鳞次栉比的现代楼宇中都已经消失殆尽了。红日薄西山,霞蔚映满天,暮色隐归鸟,静默山水间。让此刻,在这探寻坊巷、古居的存在与变迁里,唤起我们的曾经……

  “天上人间”槐荫村

  坐K211出发,约二十分钟,便看见路旁耸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牌楼,琉璃金瓦,雕梁画栋,两个烫金大字“槐荫”。黄萼裳裳绿叶稠,蝶飞蜂忙。斑鸠扑棱棱地盘旋田埂,土地上的歌谣夹杂着紫藤的芬芳,站在七仙桥上极目远望,河水被覆柳絮雪,一边是随风飘荡的柳树,一边是画满着二十四孝墙绘的农舍。

  桥的前方是槐荫公园,入园口是董永七仙女的石雕像,据载,丹阳延陵是董永的故里,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发生地则在这丹徒南乡的槐荫村。沿河信步,隐约还能听见村民们在董永亭边的健身器材上愉快的聊天。上游是新建的麒麟坝,麒麟本是文曲星的坐驾,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而槐荫村却有麒麟坝及凤凰田与大龙桥三处古迹,相传是土地公公把麒麟及凤凰都请来的,于是村民便建起了土地庙以香火感谢土地公公。

  沿着七仙桥向北,深入村落,不过数百米,便到了槐荫庙。《丹徒寺观》记载,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发生于此,村民为纪念这段天上人间的婚姻往事,特在槐荫树下建庙,并将庙与村名定为槐荫,以示天长地久的爱情证物永存。庙宇外有大槐树一棵,二人合抱不能,雨过天晴,新培土还略有一些泥泞。庙里热情的大叔领我来到庙内水池边,一棵枯死多年的古树上又染新绿,大叔说,这才是大槐树的原形。

  中午时分,小超市里大叔大妈招呼买食物的我一起坐下吃饭,驾起小马扎,尝着有机大米、菜油与绿色蔬菜,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呵呵,不就说的如此了吧!再向村子深处走去,有座古宅名为织锦楼,便是傅员外家的祖宅。眼前的老楼看上去断壁残垣、破旧不堪,想当年,为帮助丈夫赎身,七仙女在机房大显神通,一夜织成十匹锦绢,终于和丈夫团聚,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世界那么大,你在等全世界的樱花,我在大槐树下等你。

  “寻古探幽”九里村

  季子九里,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村落。“季子三让”“徐墓挂剑”等,这些现今听来依旧悠扬动听的故事传说,承载着古吴文化的精髓,赋予了九里村太多古文明的痕迹。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避开五一人流的高峰,驱车寻古探幽——丹阳市西南16公里处的延陵镇九里村。

  古朴、略显简陋的“季子庙”隐藏在一片古民居中。当年的祠堂已不见了“恢弘”,唯有件“宝贝”得以幸存——它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孔子小篆体手迹“十字碑”。相传孔子获悉季子去世,悲痛万分,亲自题写碑文:“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南朝初期,九里的沸井已成为季子庙的重要景观,井水常年沸腾不息,历史逾千年,井井毗陵却清浊分明,多则说的是沸泉三清三浊、众泉环抱,可沸泉之说,至今仍然是个谜。

  信步在季河桥畔,欢乐的人群在水上乐园游船戏水,整齐划一的新式农房,屋前种树屋后栽花,沐浴春风,宛然一派社会主义新城镇的欣欣景象。竹林古寺,偏安一隅,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

  散布在古城镇江各个角落的这些古村落,犹如星星一样,闪耀着自己独特的光芒。虽不十分光鲜,却自有其朴实和内涵。行走在那些填满暗影的小巷,午后的阳光在布满沧桑的屋脊上跳舞,斑驳的阴影忽明忽暗地洒在身上,目不斜视地穿行于浮生流年,如同光阴数百年如一日地在这巷道中踱出的方步,慢悠悠且悄无声息。

  洗去岁月的包浆,穿梭在理想与现实中,在古村浓缩的那一寸寸光影里,用眼角的余光轻轻摩挲视线里的一砖一瓦,触及灵魂最深处的柔软和幽古的恬静,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里,获得稳定持久、安静平和……

  任岁月悠悠,芳草依斜阳。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