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人物风采

草书如同他的灵魂
——观石墉先生的草书艺术有感

发布时间:2016-07-25 09:3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苏轼《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张耒《暮春》  夜雨轻寒拂晓晴,牡丹开尽过清明。庭前落絮谁家柳,叶里新声是处莺。
  风轻一楼月,室静半枕书
  漫雪青烟

  兰干武  晟墨

  石墉  字念慈,号松竹斋主,镇江市人,1964年出生于上海,后随父母居于镇江。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民建江苏省委文化委员会委员、民建镇江市委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创作基地主任、镇江新区书画家协会主席,职业书画家。2013年,《江苏当代书画名家石墉》书画作品集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2014年,先后在南京和北京创立野藤工作室并出版书画作品集《痕迹》。2015年出版画集《曹云鹏》。其擅长草书、山水擅泼墨大写意等艺术形式。

  如融为一体般,见到石墉的草书作品你便会直接想到书者是怎样一个有着奔放豪情的人物?而待见到石墉本人时,你又会恍然大悟,如此浑身上下充满活力、热情、行事果断的人,本就应该属于草书。

  一位艺术家走向成熟,其中的付出也许只有自己清楚。我们只是通过去他工作室交流时才会发现,石墉在不断地默默耕耘着、努力着、前进着。那堆了又扔、扔了又堆的废纸山,像一道风景线,壮观而又绮丽,使得每个初次去工作室的人都想在那比人还高的废纸山前留个影,也许在震撼之余更多的是对艺术家发自内心的赞叹与敬佩之情吧,觉得这样才不虚此行,同时又为有这样一位勤奋自律的友人感到骄傲。

  我曾与多人谈论起初识石墉时的感觉,竟然有不谋而合之处,那就是:此人非等闲之辈。似军人、似商人,又似艺术家,气场强大,独具魅力。无论场合大小,你都无法忽视他的存在,但又不难接近,因为他总是带着礼貌而和善的笑容,眼神中放射着睿智的光芒,令人想与他交流。细想之下:这种气质的形成必定有着不同常人的经历,是一个充满自信却又敢于不断否定自己挑战自己的人。

  说起书画渊源,石墉的艺术天分还是有不少家族遗传因素的。他的曾祖父曹海泉是晚清时期的宫廷画师,父亲亦具备很深的绘画功底。在这样一个书画世家里,石墉耳濡目染,5岁左右就开始临摹线装本的《芥子园画谱》和《三希堂法帖》。对于草书,很早之前石墉一直心存一种敬畏之情,那些飘逸灵动、高雅俊逸的线条在他的心中虽然神往却不敢轻易碰触,觉得只有胸怀宽广、品德与艺德兼上的人物才能挥毫。这就像一粒种子,深深的种在了石墉的内心,艺术之根也从此扎下。

  步入而立之年,石墉发现自己对草书相当痴迷,便认定艺术之路的方向,像匹草原上飞奔的野马,旺盛的创作力和悟性全面迸发,全身心地投入草书的临创之中。读石墉的草书作品,尤其是大草作品,有种立于雄壮山河面前的威慑力。石墉的精神世界脱俗大气而又简单,他欣赏张旭的癫狂、怀素的瘦劲、黄山谷的恣肆、王觉斯的雄奇、林散之的雅逸,他们的作品无不具有强烈的书风,表现出的大气象能给予观者相当强烈的感染力。在石墉看来,“心手合一”是最高境界。从文字内容到书写形式,用“心”构思作品,是“心畅”的关键;而“手”的长期不懈的锻炼和对笔墨技能的掌握则是“手畅”的前提。可以说,“心手双畅”只是对作品文字内容和表现形式有较深刻的理解,用笔提擅自如,婉转畅达,意在笔先,加上字字草法娴熟才能实现。因此,创作时既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知识积累,也要有厚实的笔墨功夫,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使性情与笔墨技能达到和谐统一。

  石墉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位神圣人物存在,那就是石涛。石涛在艺术形式的革新以及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方面,正是石墉最为欣赏和赞叹的,他观看石涛的画时内心会受到强烈的撞击,这种心灵上的碰撞再联想到石涛的个性与生平更是有种跨越时空的感应,他能从石涛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更能找到自己艺术创作的方向。

  因此,石墉以一颗虔诚的心给自己取笔名为“石墉”。石者,石涛也;墉者,一堵根基扎实不可逾越的高墙也。

  石墉觉得:书法的创作涉及情、兴、意象等方面的关系转换与协调的问题,不是随便就能达到如石涛般标新立异的境界的。书法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既然是创造,它就必须具有从无到有,唯一而无其他的基本品格。对于书法家的创作而言,作品切忌出现许多与另一作品“相似”、“相同”的地方。严格来说,从气韵格调到笔墨表现一点儿都不能雷同。齐白石曾说“似我者死”,一旦去复制书法作品,创作的生命力就完全丧失了。   

  年岁逐增,石墉越来越推崇“书卷气”。这也是历代书家竭力推崇的一种艺术气息和境界,它是人的内在气格的外在表现。这种内在气格主要是指人格。只有坚持读书积累、注重气质修炼、吸纳大自然灵气、感悟时代精神,才能避免和摒除作品中不和谐的浮躁、虚狂、做作之气,代之以自然真实、格调高雅的意境和气息。

  正因为心存这样的意识,石墉天性旷达、不拘小节的秉性中越来越多的融合了谦卑与内敛的“书卷气”,与人为善和包容更多的出现在他的个性之中,使身边的追随者在被他的作品折服的同时,对其异于常人的人格魅力也钦佩不已,这就是艺术带给他的思想境界及个人修养的提升。不过在另一方面,石墉对自己的艺术作品却严格到苛刻之境地,不断审视、研究其不足之处,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

  草书如同石墉的灵魂,他对艺术的追求有着一颗狂热的心,骨子里流淌着草书的血液,无论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使他从事什么事情,都不会泯灭他那执著的信念。石墉经常说:“人要有信念,有信念的人才会勇往直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代书画宗师李可染曾云:“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心有多宽,书法的天地和张力就有多宽;心有百思,书法的形式与风格也就多样。石墉很希望有时间有空间按照心灵的召唤与驱使,行万里路,沿着历史的遗迹探寻书法的奥秘,切身感悟。我相信,行至那时,石墉的书法便又是一番独特的风景。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