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悦读文字

艺术是我的生活方式
——读《血缘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6-06-27 09:2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彭忠富

  1982年他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后在北京生活和工作。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他运用近现代中国流行艺术的风格表现革命时代的脸谱化肖像,传达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集体心理记忆与情绪。这种对社会、集体以及家庭、血缘的典型呈现和模拟是一种再演绎,是从艺术、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发的,因而具有强烈的当代意义。他被誉为亚洲最杰出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其作品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被热爱艺术者广泛收藏。他就是张晓刚,主要作品有《全家福》系列、《天安门》、《血缘:同志120号》、《大家庭》等。

  “经过这么多年的创作,我发现自己对正在发生的,或是将要发生的事不敏感,过去的事反而会慢慢地体会其中的微妙。”张晓刚的艺术一直采取保持距离的方式,这样一位内心独白式的艺术家,不是简单地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关注问题,也不属于观念型的艺术家,更不属于形式语言的(装置、材料等)领域,张晓刚说自己要的是观念之后的叙述。这种叙述需要时间,需要内心的感受。艺术已经成为张晓刚的生活方式,而画作则是他与世界交流的主要语言。

  著名评论家、艺术史家吕澎长期关注张晓刚,他认为张晓刚这一代艺术家不仅是这个国家历史的记忆,也是世界艺术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吕澎在最新出版的《血缘的历史》这本人物传记中,通过大量的资料文献,包括书信往来、日记、画作等,对张晓刚的成长过程、艺术历程进行了一次多维的叙事和解剖,向我们展示了艺术家对艺术的热情和执著,生活的欢愉与痛苦,以及那个时代的最好与最坏,让读者能够从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思想、艺术实践了解历史的真实性与复杂性。作者写作本书旨在参与历史的真正变革,让以后的人们通过这样的写作看到一个当代作者描绘的历史风景。

  本书包括《“血缘”与历史:1958—1981》《一个现代主义者的成长:1982—1991》 和《“血缘”的复归:1992—1996 》三章,仅限于对张晓刚1996年之前的艺术历程的研究,这是艺术家彻底完成“大家庭”风格的时间。本书不仅展示了张晓刚这位著名艺术家伴随中国现当代社会成长的艺术历程及其不同凡响的艺术成就(至1996年),还阐述了他思想(作品)的形成发展过程,艺术精神领域发生的变化,以及他受所处时代的影响,使一般的非专业读者也能领会其作品背后思想及灵感的火花。全书史料翔实,语颇隽永,文采流溢,是一部当代杰出艺术家的真实、生动、感人的传记,特别是在那种物资贫乏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艺术家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炙热地爱着艺术。 

  这本书不仅记述一个艺术家的私密故事,而是书写一代人的历史命运。曾经穷困潦倒,如今功成名就,了解了他的“前卫”、他的独立姿态、他与这个社会博弈以及变换的方式,才能明白张晓刚何以当得起“最贵”艺术家这个身份。他这一代艺术家总是和历史纠缠不清,因此张晓刚也被媒体评价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成长样本”。看看他的成长道路,或许会改变我们对所处环境、人生困境,以及自我价值的看法。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