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情调生活

曾经温暖的麦秆

发布时间:2016-06-21 09:2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一舟

  真没想到,曾经温暖的麦秆现在成了政府和人民的“公敌”。从人民日报评论到各地地方政府关于“禁烧秸秆”的通知,麦秆成了这个社会许多美好的“毁灭者”,比如河道堵塞,比如空气质量污染,等等。那一年,四川成都双流机场居然因为附近农民焚烧秸秆而导致机场关闭,几十个批次的航班因此而停飞。而在东乡,某一年还有一个乡镇父母官因为禁止秸秆焚烧工作不力而遭到降职而且通报。在安徽等地,更有农民因为私自焚烧秸秆而遭遇被完全扣除“农村三合一补贴”的处罚。秸秆之祸害可见一斑。

  又是夏收时节,又是大批麦秆粉墨登场时节。仿佛魔咒,曾经温暖的麦秆令各方尴尬。

  农民无奈。煤气液化气的普及和便利,原本农家当做烧火做饭的麦秆稻草已无燃烧价值。更何况现在农民大多搬进楼房,柴火堆放的空间显得局促甚至没有。猪羊牛饲养产业化也让农民放弃了单个牲畜饲养而需要的粮草,且事实上,猪羊们的饲料早已由柴草变成了粮食。再加上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空心村比比皆是。这种现实困境之下,焚烧肥田,自然成了一些农民的最优选择。

  政府无奈。农民们规避不准焚烧秸秆被处罚的风险,不得不乘月黑风高之夜将秸秆处置,也因此,河道、渠道等水源区域,城市周边、车站等交通干线沿侧,甚至机场周围等重点区域,都会在一夜之间,或者垃圾堆山,或者浓烟滚滚。每当此时,政府一次一次的会议召开,一层一级的发文,一层一级的责任下压,甚至分片包干,可谓三令五申,严格禁止。对违禁农民实施经济处罚,对执行不力官员纪律处罚甚至撤职,各种标语口号宣传狂轰滥炸,各种行政手段轮番上阵,但收效并不明显。

  专家们无奈。备受关注的秸秆焚烧引起各方质询,庞大的专家团队居然研究不出一种简单而令百姓接受的秸秆处置方法。生活中,秸秆基本没了用武之地,而科学处置动辄需要集团化运作,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生态能源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科研项目,效果很丰满,但过程太骨感,说是“运用粉尘爆炸高效燃烧原理,将秸秆粉碎成微粉,然后进行高温燃烧,能达到煤炭、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效果,从而使秸秆完全可以充当工业能源。”甚至把秸秆当做露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露天煤海”。可是,能有多少地方建得起这样的加工厂?谁来承担这些遥远的运输费用?甚至听说,就连我们小城曾经大量收购麦秆芦苇的纸业公司的原材料,现在也是来自他乡异国了。

  曾经温暖的麦秆,几乎沦落到了“祸国殃民”的地步,令人为之纠结。那一天,开车在东乡的道路上行驶,和一辆正在播放“禁止焚烧秸秆”宣传车擦肩而过。拉着横幅的简易卡车上,标语通俗易懂,喇叭声音嘹亮,突然有时光倒流的恍惚。电影中很久以前的那些运动中的喧闹此刻在丰收的乡村大地上重演。只是主角由热血的青年们换成了现在低眉顺眼的麦秆。不觉停车路边寻觅探望,但见刚刚整治一新的河道边,村庄拆迁空闲地块上,大大小小的秸秆们正孤独无依地相互抱团,像犯错的孩子般不安地躺着。秸秆倘若有知,该懂得藏匿或自毁。可是,秸秆不懂,任你喊话,他依旧呆呆地躺在地上,等待着人们的处置。

  是的,只能是等着,等着处置。焚烧秸秆,农民也非自愿。禁止焚烧,政府也非不力。科学破解难题,专家更非不精。关键是要解决秸秆处理渠道,既要达到让农民不焚烧秸秆,也要让农民从不焚烧秸秆而获得利益。靠单纯的堵是无济于事的,唯有打开一条思路,科学疏通最是王道。不能仅靠从“禁”字上下功夫,更需要在“烧”字上想办法。如何让秸秆燃烧得更充分,更科学,更有价值,找到一条既解放农民又不损害社会利益的新路子,显得尤为迫切,需要各方努力。

  庄稼和秸秆,一对曾经亲密无间相依相伴的好兄弟,本是同根起生。如今一个成了千万人口中的美食,一个却沦落到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的尴尬状态,又岂是一个“愁”字了得。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