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清朝邮传部出版的《交通官报》

发布时间:2016-03-18 08:5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缪立新
  交通官报镇江山洞

  说到《交通官报》,单从字面理解觉得应该是清朝交通部的官方报纸,待看到实物后,才发现这是由清朝邮传部图书通译局官报处编辑和发行的一种期刊。

  大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1月),清政府在“预备立宪,需先厘定官制”的认识下对部院进行了大改组。同时增设了邮传部(统辖铁路、轮船、电政、邮政)。邮传部建立后,致力于发展铁路、航运、邮政、电政事业,有不凡的表现,对促进中国近代邮政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到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4月23日,邮传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中华邮政”所取代,成立前后不到6年。虽然时间不长,但也能看出清末邮传部在发展中国近代邮政事业中,走的是一条坎坷而又漫长的路。

  光绪年间,为“开通民智而正民心”,将朝廷立法行政公诸国人,使“绅民明悉国政”,而堵塞“荧惑是非,传闻失实”之弊,各地“参用东西各国官报体例”,陆续办起了官报,较早的如《北洋官报》《湖北官报》《陕西官报》等,稍后有了中央政府的《政治官报》。同时,清政府各部也创办了各自的官报,如农工商部的《商务官报》、学部的《学部官报》。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为了宣传和普及交通、宣传信息知识、筹办邮传宪政等,由曾经颇得袁世凯器重,后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的时任邮传部尚书徐世昌,创办了邮传部自己的《交通官报》。官报名为“报”,但当代史学专家已将其作为刊物来研究。

  《交通官报》的形制与今天的报纸迥异,其式如册,线装,高24厘米,宽15厘米,页码不定,但每期总在百页(200面)以上,是一份指导船、路、电、邮四政的综合刊物。由邮传部图书通译局官报年编,止于宣统二年(1910年)十二月,开始为月刊,后改为半月刊,前后共出版30期。

  创刊号上,印有邮传部三位核心领导人物照片,分别是尚书徐世昌、侍郎汪伯堂和侍郎沈雨人。辛亥志士、曾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的程明超在创刊词中指出,创办《交通官报》的目的在于“齐一官民意志,发达交通学术,增进交通事业,以官报而兼学报之任务者也。”创刊号上还刊登了三首诗词,其中一首写道:“美轮西驶,俄轨东驰。邮争马递,电走蛛丝。外忧安内,多难兴国。展我龙旗,东西南北。”

  创刊号上最有看点的还数“译丛”栏目,其中报道了法国经营属地铁路之成绩,详列了法国的属地自1895年至1908年铁路的营运里程,载客人数、进(出)款额及盈余利益。之所以大篇幅地刊载这类文章是因为当时清政府在是否修建国有铁路存在很大的争议,反对(修建铁路)派有很大的势力,文章的刊出是让政府决策者看到铁路能给政府带来巨大经济利益。

  刊物常设栏目有:图画、谕旨、论述、摺奏、公牍、法制、约章、报告、译丛、交通沿革、杂录等。除了大量有关交通方面的图文外,我们也能在其中见到有关邮政的史料,如在宣统元年的第3期上,便刊有《光绪三十四年邮政事务情形总论》的长篇报告,达22页之多。刊物还相继刊登了《包裹挂号及所发汇票之情形》《邮路》《民局》《与他国邮政交涉事宜》《各界邮政情形》《信箱信柜信筒经过》《邮政办理之情形》等有关邮政类文章。

  有趣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在南京朝天宫古玩交易市场购得一册出版于大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交通官报》第7期,刊物的扉页上,油纸印有沪宁铁路镇江山洞(宝盖山隧道)照片。

  对于镇江宝盖山铁路隧道,有史料记载:1905年4月25日,沪宁铁路分上海至苏州、苏州至常州、常州至镇江、镇江至南京四段同时开工建设。整个线路穿越江南水网地区,桥涵众多,达734座。全程唯一的一座隧道就在镇江宝盖山,长666米,这也是中国第一座铁路隧道。宝盖山隧道的开挖时间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十七日,竣工时间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二十七日。

  1908年4月1日,沪宁铁路举行了盛大的全线通车仪式。当时的镇江万人空巷,大家纷纷涌到宝盖山隧道旁的镇江火车站(镇江人也称牌湾火车站)观看通车,人山人海,场面甚大。

  据考证,《交通官报》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份邮电类期刊,从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得知,目前仅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可以说,《交通官报》上刊登的不少重要文章和史料,为我们研究邮传部活动情况提供了可靠资料。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