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江城细雨碧桃村

发布时间:2016-01-15 08:2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董小宛像(选自《秦淮八艳图咏》)

  半塘位于苏州山塘街边。山塘街始建于唐代,据说是白乐天任苏州刺史时所修建。这街一头连着阊门,一头牵着虎丘,在阊门处又与运河相联。山塘街上居货山积,列肆招牌,灿若云锦。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将阊门、半塘一带,形容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冒辟疆初见董小宛,便在半塘一处竹篱茅舍。小宛厌倦了秦淮河畔的十里繁华,避居于此。素闻小宛芳名,冒公子专程前来拜访。那日小宛喝了点酒,颇有醉意,面晕浅春,缬眼流视,香姿玉色,神韵天然。这是残醉未醒的美,美得如此洗尽铅华。

  便只惊鸿一瞥,谁是谁的因,谁是谁的果?冒公子还在有意无意之间,而小宛却已是暗种情思。

  两个人的感情,谁付出了真心,谁就先输了。这话并非没有道理。后来再会,染病在床的小宛向冒辟疆表明心迹,愿意以身相许。冒辟疆亦答应小宛,待中举之后,就回来娶她。谁料冒公子赴金陵参加南闱乡试,却是了无音讯。小宛一路追至金陵,与冒辟疆相会,一偿相思之苦。

  虽是才高八斗,争奈造化弄人。冒辟疆乡试仅中了副榜,无情无绪地回如皋老家。小宛一路相送,要随冒公子归家。冒公子却是冷眼相对,坚决让她先回苏州。一时间,小宛泪水涟涟,心如刀割。冒辟疆为何如此绝情?因为乡试未能高中?因为家中已有妻室?还是他原本视小宛即是逢场作戏的女子,并未投入真情?

  万般无奈之下,小宛只得返回苏州。天已转寒,她却仍穿着两人分别时的单衣,不舍脱下。何苦如此?何必如此?不知道冒公子听人捎来这个消息时,有何感受?有没有一丝心痛和怜惜?

  真的要感谢钱谦益、柳如是夫妇,正是在他们的撮合之下,小宛终于得偿所愿,嫁入了冒家,有了一个令秦淮姐妹艳羡的人生归宿。冒辟疆后来写了篇《影梅庵忆语》。读这篇文章,他和小宛相识相知的那些过往点滴,如慢镜头般,一一浮现。很是佩服小宛的胆识,当年若不是她抱定非冒公子不嫁,这段缘分注定要擦肩而过。相比于小宛,身为贵公子的冒辟疆事事举步踌躇,险些辜负了小宛的一往情深。

  有人说,小宛用情之深,远远超过了冒辟疆。或许正由于此,嫁入冒家之后,小宛几乎燃尽了自己的全部青春,孝敬公婆,服侍丈夫。冒辟疆能体味到小宛的这份深情吗?或是能够体味到多少?我们无从得知。但在《影梅庵忆语》里,追忆往昔和小宛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冒辟疆的笔触是那样的流连而沉郁。我相信,写《影梅庵忆语》时,冒辟疆倾注了十二分的真心。

  时逢乱世,何谈往昔吟诗作赋、锦衣玉食的日子?明清易鼎后,举家逃难归来,五年之内冒辟疆三年染病卧床。小宛朝夕在床边服侍,几乎目不交睫。冒辟疆动辄耍耍脾气,小宛从来未见埋怨之色。夜半时分,冒辟疆在饥寒交迫中醒来,只见小宛环抱着自己,她的手从背后握着自己的手。两人一起侧耳静听萧萧风声,感其凄怆悲凉,不由泪流满面。这样的画面,有着怎样令人动容的凄美?冒辟疆病好了,小宛却又染病,不久即撒手而去,年仅二十七岁。

  “江城细雨碧桃村,寒食东风杜宇魂。”小宛病逝后,时人颇多吊唁之作。其中尤以吴梅村“十绝句”为佳。小宛嫁入冒家整整九年,想着小宛的种种好处,冒辟疆并非铁石心肠,又怎能不痛彻心扉?小宛之死,对他的打击很大,他和小宛之间的亲情,至此或许已超过了爱情。对小宛来说,幸耶?不幸耶?为了这份爱情,小宛几乎燃尽了自己所有的激情与青春,值,还是不值?这段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虽然被后世传为佳话,但其间的辛酸与苦涩,又有谁知?

  冒辟疆另有一篇《亡妾秦淮董氏小宛哀辞》。在起首的序文里,他写道:“子非仅余之静友,实余之鲍叔、钟期也。天下有一人知己死而不憾者,故与子至情可忘,至性不可忘,衾枕可捐,金石不可捐。然终已矣!”可见,他已将小宛引为像鲍叔牙、钟子期一样的知己。小宛才貌兼具,对大才子冒辟疆来说,能有这样志趣相投的伴侣,岂非三生修来的因果?

  江城细雨碧桃村,

  寒食东风杜宇魂。

  欲吊薛涛怜梦断,

  墓门深更阻侯门。

  ——吴梅村

  《题董白小像》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