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文人笔下的霾

发布时间:2016-01-08 07:5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孟祥海

  “霾”很早就与人们的生活相伴,在我国甲骨文卜辞中就已出现这个字。《尔雅·释天》解释为:“风而雨土为霾。”《晋书·天文志中》载:“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文学作品中,“霾”最早出现在《诗经·邶风》里:“终风且霾,惠然肯来”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溱水》也载:“交柯云蔚,霾天晦景”历代文人墨客也多提及“霾”字。如李白的“莫辨陈郑火,空霾邹鲁烟”,杜甫的“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孟郊的“前恨多幽霾”,刘禹锡的“火旻尚昏霾”,马戴的“苍翠霾高雪,西峰鸟外看”……柳宗元笔下的“霾”字用得最多,如 “眊眊然骚扰内生,霾雾填拥惨沮”“日霾曀以昧幽兮,黝云涌而上屯”“阴霾披离以泮释”等等。

  宋代王安石的“霾风摧万物”,苏轼有“云霾浪打人迹绝”之句;曾巩诗曰,“今晨霾曀一扫荡,羲和徐行驱六龙”。南宋吴潜词云“尽敛却、雨霾风障,雾沉云暝”。元末明初散曲家汤式有曲云“十年踪跡走尘霾,踏破几青鞋”。明刘基有“挥禺强出玄渚,荡涤歊熇清霾”,顾炎武写有“尘霾蔽昏旦”,王世贞有“青霾吹荡翳”,近代陈去病则有“所以雄奇文,霾藏不出世”之句。

  现代文学大师鲁迅虽未曾专门写与“霾”有关的诗文,可他的日记每天都详细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如在1917年4月17日的日记中就记录了当天的天气是“霾”。他还不无忧虑地说: “在遥远的将来,中国如果还是现在这个样子,那么戈壁的沙漠肯定会南移,中国的全土将会被沙石埋没。”

  可见,“霾”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且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过,古代的“霾”,主要指由于刮风、雨雾和尘土飞扬,造成空气混浊,大面积灰蒙昏暗的现象,与我们今天说的“霾”不是一个概念。

  如今,虽不至于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全土被沙石埋没”,但“在遥远的将来”会怎样呢?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