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金山原创佳作推荐

最忆儿时寄奴饼

发布时间:2015-12-23 08:1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沙加

  处于江河和南北交汇处的镇江,在历史上出产很多糕点茶食。比较大众的有大京果、小京果、麻雀头、小麻饼、马蹄酥、豆角子等,还有一些如今已不太为人所知的比较小众的,如寄奴饼、都天狗儿饼、田鸡糕等等。我小时候曾吃过的寄奴饼,恐怕已经没有几个镇江人知道了。

  寄奴饼是一种馅饼,外面是酥皮,与月饼有些类似,但由于是现做的,味道远比月饼要好。以前吃月饼只能在中秋节,主要品种也就是椒盐和五仁,但寄奴饼却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和街头卖烧饼的相同。寄奴饼和月饼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寄奴饼比月饼要小很多,很是袖珍,主要以鲜肉、豆沙、枣泥等馅心为主。

  那时候,寄奴饼并不在店里卖,而是由专门制作寄奴饼的老镇江人,在家里制作好后,沿街提篮叫卖。据我父亲说,他的狗爷儿当年就是专门卖寄奴饼的,每天下午,提着个竹篮子,在小坝口、栲栳闸一带叫卖寄奴饼。

  父亲说,听他爷爷讲,我们祖上自清朝咸丰年间就提篮叫卖寄奴饼了。到我爷爷这一辈,兄弟五人当中,只有狗爷儿专门卖寄奴饼,而我爷爷则靠在私塾里教书为生。狗爷儿的寄奴饼做得相当有名气,而寄奴饼又属于镇江的传统茶食果子,那时,小坝口、栲栳闸一带的老吃客都把狗爷儿叫做“果子董”,真实的姓名倒无人知晓了。

  抗战胜利后,有个常州开茶坊的王姓老板慕名找到狗爷儿,把狗爷儿全家请到常州,专门去做大麻糕了。父亲说,刚解放的时候,狗爷儿还回来过,后来就断了联系。

  好在父亲也会做寄奴饼。父亲在世的时候,一年总会做上几次寄奴饼给我们吃。他的做法很费工夫:把面粉用糖水揉成晶莹光滑的面团,再把另一份面粉用油揉成金黄酥软的油面;把两份面团醒一会儿,再把二者揪成小块,两两反复相叠压;最后再用这叠压好的面皮去包馅心。做好的饼放在锅腔的铁锅上烘烤,就成了美味的寄奴饼。后来城里不让烧锅腔了,寄奴饼便成了绝唱。

  其实,寄奴饼是镇江最早的茶食之一。自东晋大兴元年(318年)皇帝司马睿下诏命令镇江一带大面积种植三麦后,饼就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了。中国“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刘裕(363—422),出生于镇江的京口里(今镇江老城区)。因家庭贫困,被寄养于舅舅家,靠舅妈的奶水哺大,人称“寄奴”。年轻时的寄奴在镇江种过地,砍过柴,编过鞋,卖过饼。当上皇帝后,他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废除苛法,统一南方,缔造了南朝最强大的一个时代。流传至今的寄奴饼,即滥觞于刘裕卖饼的传说。如果传说属实,寄奴饼在镇江的历史当已超过1600年了。

  寄奴饼和大京果、小京果、麻雀头这些传统的镇江茶食一样,从我们家消失已近30年了。若不是因为母亲偶然想吃京果粉、寄奴饼、都天狗儿饼之类的镇江茶食,恐怕也不会在我的记忆深处再次被唤醒了。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