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观常州方志馆

发布时间:2015-12-18 08:1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吴 刚

  看到网上介绍常州方志馆2014年10月开馆后的两个月内,观众达到7600多人。作为一名爱好和从事史志工作的人,近日和几位朋友结伴到常州方志馆参观。观后深为震撼,印象深刻,感慨很多。

  常州方志馆馆址坐落在常州天宁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选用了清代漕运总督管干贞故居,建筑面积548平方米。据介绍,这个故居由于地处城市中心,加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方志馆前的估价是1个多亿元。建成后的方志馆免费对公众开放,不但没有任何的经济收益,而且要付出一定的维护运行费用。舍得拿出这么好的地段投资建设并没有多少经济效益的文化设施,不能不敬佩常州人的远见卓识和对文化工作的独特见解。

  常州方志馆建设从其提议、酝酿、谋划、决策、实施到最后竣工,前后共经历了10年时间,光是设计方案就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数易其稿。史志工作者做了大量的资料征集、汇总、整理、论证等工作,仅观众用手机对二维码“扫一扫”自己姓氏的“渊源”“族系发展”和自己姓氏在常州的宗祠和宗谱这个互动项目,其背后就有多达30万字的资料作强力支撑。史志工作者长期耐得住寂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得到真正的体现。建成后的方志馆各方评价很高,成为常州市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的力作和亮点。

  常州方志馆一扫过去人们对方志馆志书堆集、青灯黄卷、清冷孤寂的印象,在设计时,尊重并保留了故居的古建筑原貌,将展示内容自然融入建筑空间,提炼简洁而内涵鲜明的主体视觉造型,与建筑风格相呼应。内容上,以声光电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运用专题纪录影片、三维动画片、数字模型、手机扫描二维码、互动查询屏等载体,通过“借一本常州古志,说千年常州历史”,让市民五分钟了解“方志”,一小时读懂“常州”,把 2500年常州历史浓缩成精华,通过548平方米清代官员的故居展示给公众。使方志馆生动活泼,公众喜闻乐见。这些成功的举措使得常州方志馆在“收藏”“研究”“展示”方面独树一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方志馆建设需要大量史料、照片和展陈实物,常州各界积极响应,方志馆引为自豪的三大“宝贝”就是一个缩影:一宝是由南大街双桂坊美食城提供的《常州吆喝》动画片;二宝是一名企业家捐赠的价值不菲的用于方志馆研究阅览功能的“常州第一桌”独木红木桌面;三宝是由常州市第二中学提供的《康熙南巡图(常州府)》高清电子版。这每一个“宝”里,都有一个长长的值得说道的故事。这些举动和故事不仅为方志馆的建设节省了大笔的费用,而且使方志馆的建设过程激发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更加热爱文化、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形成了一股同心协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常州方志馆利用展馆这一阵地和平台,改坐等公众上门参观为吸引观众上门。开馆后他们定期邀请熟知常州历史的文史专家,在现场答疑解惑。在参观方志馆过程中,游客如有对常州历史文化的疑问和不解,可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把过去人们心目中的高深莫测、少人问津的史志馆,变成公共文化设施,从深藏的高阁中走进百姓的生活,走近观众接“地气”。

  参观归来,心情难以平静。据了解,目前全国省市县三级建有方志馆近300座,省内7个省辖市建有方志馆。镇江是一座有着3000年文明历史的城市,近年又获得国家文明城市称号。镇江自古就有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为历代“存史、资治、教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江的志书、年鉴编修工作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成果卓著,成为镇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镇江方志馆,为镇江人民提供一个了解镇江历史的“地情馆”,已经成为镇江史志人应该思考和付诸实施的任务。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