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金山原创佳作推荐

郁郁医政路,粼粼苏医河

发布时间:2015-12-16 07:5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朱同

  在市中心区域,恐怕很难找到如医政路这样郁郁葱葱的林荫道了。它位于江滨医院南侧,一边是松树法桐,一边是参天水杉。与之并行相伴的还曾有条小河,人称苏医河。后者原是明清古城墙北缘的护城河,向西流到北水关附近分成两支,一支沿河北街直通江边甘露港,另一支经拖板桥折返古运河,故而随着京江潮起潮落,波光粼粼的小河每天都有固定的水位变化。

  苏医河于上世纪60年代填埋而消失,医政路则是绿意盎然神采照旧。这一路一河两个地名,刻录着镇江人对民国时期先后创办的两所著名高校的不朽记忆: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和国立江苏医学院。这两所高校前后相继一脉相承,是值得今人珍视的民国文化遗产。

  说起当年医政学院筹建,还真有点故事。该院选址大教场(今解放路北端至北固山下),曾有不小争议。此地最早由唐代镇海军节度使辟为演兵场,宋元明清均为郡府级校阅军队之用,故名大教场(解放路南头西侧原是县级演兵场,则称小教场)。民国省府迁镇后,机关人员力主在大教场建省府办公大楼,时任省主席的陈果夫却力排众议,认为省府机关在旧将军衙门等处老屋还能将就几年,而省会文教基础建设刻不容缓。在他倡导下,省府遂于1934年5月议决在大教场圈地260亩筹建医政学院。此后20天内完成征地拆迁,80天完成学校基建工程,当年8月招生考试,10月即举行开学典礼。这样一种建校速度,在当时国民党官僚体制下堪称奇迹。陈果夫亲任院长,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医学博士胡定安任教务长,学校大门就开在新辟的医政路上。

  由于后来抗战爆发,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存世仅四年。它不仅是镇江史上首家高校,也不仅是当时江苏省唯一的医学类高校,还在中国医学教育史上创出多项第一:中国第一所冠以“医政”二字,旨在培养卫生系统管理人才的高校;中国第一所培养公共卫生教育师资的高校;中国第一所涵盖西医临床医学和在职中医进修,尝试中西医结合的新型医学类高校。以至80年过去,你只要在网上点击“江苏医政学院”,就会发现探讨该校办学理念竟成了近年医学博士论文的热门课题。

  镇江沦陷前夕,医政学院师生踏上了西迁漫漫长路。1938年8月在湖南沅陵县山沟里,该校吸纳了南通学院医科易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再辗转贵阳,终于1939年在陪都重庆的北碚安营扎寨。在重庆遭受日寇大轰炸的日子里,苏医师生不仅组成空袭救护队救死扶伤,还在北碚设置附属医院救治重伤员,以至重庆人民将附院驻地亲切称为“苏医屯”,如同1946年苏医“复员”镇江后镇江人将那条小河亲切称为苏医河。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造成了历史奇观:江苏医学院诞生之地不在江苏而在湖南,其附院(即镇江市民人人皆知的江滨医院)组建之地不在镇江而在重庆,此番曲折,令人欷歔。

  1949年苏医获得新生,该院洪式闾教授赴京出席开国大典,这是苏医人也是镇江人的骄傲。在解放初期苏南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中,苏医多人立功,其中年轻的包海成医生以身殉职。为谋求更大发展,1957年苏医迁宁更名为南京医学院(即今南京医科大学前身)。苏医人懂得感恩,为报答镇江父老乡亲多年厚爱,搬迁时将附院连人员带设备无偿交给镇江人民;次年又将附属的南京医士学校迁回镇江原址“做种”,这就是后来的镇江医士学校(1958)、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和镇江地区卫生学校(1962)、南京医学院镇江分院(1979)、镇江医专(1980)、镇江医学院(1984)。如今人们在医政路中段当年医政学院和苏医校门原址,看到的是“江苏大学医学部”新牌。

  日月如梭,笔者不禁想起苏医一老一少,他俩对上世纪50年代镇江青少年影响巨大。

  一老,指的是苏医姚荷生教授,一度兼任我市文教局长。凡本市中小学请姚老到校作演讲他总是有求必应,主题就四个字:热爱镇江。姚老是本地东乡姚桥人,对镇江名胜古迹如数家珍。1956年秋,笔者刚进市二中初一,有幸聆听姚老精彩演讲。那一天,姚老推着一辆老旧脚踏车气喘喘吁吁上风车山,在一号楼演讲大厅主席台上,他先是豪饮三杯白开水,边喝边咂嘴,如品三杯美酒陈酿,引得同学们大笑不已。而在两小时精彩演讲中,姚老从三山说到南郊,从孙权刘裕说到岳飞辛弃疾,其内容后来都收集在他编写的《镇江的名胜古迹》一书,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研究名城历史文化的第一本专著。

  至于苏医一少,指的是该校临床医学三年级学生欧祖康,极富短跑天赋。1953年在本市田径选拔赛他“一不小心”超了200米低栏全国纪录,同年又在全国首届田径锦标赛勇夺100米冠军。这一来,欧大哥顿时成了全市青少年心中的偶像巨星。笔者当时读小学,傍晚时分常与小伙伴在中华路上野跑,边跑边疯喊“短跑王,欧祖康!”真神了,喊得最响的往往就是野跑的第一名。不过,欧大哥始终认为体育比赛是“业余玩玩的”,谢绝了有关方面动员他往专业运动员发展的好意,一门心思完成学业,后来成了我省著名胸外科专家。中国少了一位“专业”运动员,却多了一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幸甚,幸甚!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