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于小川与武肃小学

发布时间:2015-12-11 07:5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于锡强

  在中华路于祠巷的西侧原来有所私立武肃小学,于祠巷是因出任江苏全省商会联合会会长、镇江商会会长于树深(字小川)的父亲于学源在此建立于氏宗祠(登瀛堂)而得名。据资料记载:京江于氏宗祠,向在瓜洲,因江坍迁镇。新祠落成,蔡蓬年先生为撰联云:“老屋付东流,只剩两三星火,新居依北固,平分左右金焦。”

  于学源,字百川,据记载“于百川世居瓜洲,籍仪征,少服贾……当道拟广镇江商埠,时华夷纠纷,富商大贾惮莫敢前,常镇道许某耳百川名,请为介,不数年商埠遂兴,而百川所业益隆隆起,性至孝……迁祖墓, 建宗祠,立义庄,并推而及于救生,掩胔,施药,育婴之属 ……远近闻之传为美谈。 ”百川公在镇江建于氏宗祠,同治间得地于西门外,共20间。

  于小川先生,文士出身,就读于江阴南菁书院,受戊戌维新思潮影响思想比较进步,他参加柳亚子先生组织的南社和邑人赵芍亭先生组织的海门吟社,以诗会友激发爱国情怀,《海门吟社初编》中收录了他的不少诗作。他秉其父“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遗训,继承祖荫以从事工商业为主,曾开设过泩记钱庄、源记糖桟、大源油饼厂等,其中于1913年5月和朱朗轩等创设的大源油饼厂具有一定规模,为长江下游各埠第一个机器榨油厂,出口豆饼远销南洋、日本等地,在国际市场有较高声誉。他还主持了不少地方慈善事业,如瓜镇义渡总局(于小川主持该局工作三十多年,镇江到瓜洲、七濠口等地有船十多艘,每天定时来往行驶,免费装载大江南北的旅客)、冬赊局(每到寒冬对饥寒交迫、贫苦无助的老百姓施粥、施币、施衣)、百川文社(每届年关将命题征文,应征者多为寒门文士,录取后可得部分救济金——相当于稿费——度冬过年)、义冢(专门收集、掩埋无人收殓或冻死的尸体的坟地)等。新中国成立后土改开始时,于树深率先响应献出全部田产,当时新华社在报道中称他为镇江市的开明绅士。

  于小川先生抱着造福地方,服务桑梓目的于1931年在于氏宗祠内兴办忠肃小学,此为纪念于氏先祖于谦。于谦为明代名臣,因莫须有的“谋逆罪”被害,万历年间平反追认复官,谥忠肃,留下“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的名句传诵至今。又因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常常侵占公房驻军,设立学校可以避免骚扰,还是解决政府教育经费不足、普及教育之善举。首任校长为法度(女职校长)兼任,1935年改由法良继任,一年后法良又辞职,改由教师李世芳代理。因教舍局促,规模较小,教室有四个(一二年级合、三四年级合、五六年级单设),没有操场,课间在天井中活动,抗战结束后改为武肃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武肃小学于1956年由人民政府接办改为中华路第二小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教舍改建,新建了教学楼和操场,随后并入中华路中心小学,现原校址已另作他用。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