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杨郭之间,自求多福

发布时间:2015-11-30 08:0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谢卫东

  古话说:男子汉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可凡事无绝对,总有时候形势比人强,当一个人在面临困窘境地时,万般无奈改换祖宗留下的姓氏,如此做法大家都可以理解。不过如果一个人可以将自己的姓氏改掉,改回来;再改掉,再改回来,确实比较少见。《北史》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这样的范例。

  隋河间王杨弘,是文帝杨坚三代内的堂弟,他的祖父杨爱敬和杨坚的祖父是兄弟,杨爱敬死得早,杨弘的父亲杨元孙从小随母亲郭氏在舅舅家养大。杨坚的父亲杨忠与宇文泰在关中打周家天下时,当时杨元孙正在高欢的齐朝都城邺下,怕被齐人所杀,于是改姓外祖父家的姓氏郭,从此变成了郭元孙。    

  郭元孙去世后,周灭齐,他的儿子郭弘入关,和堂兄杨坚玩得感情非常好,杨忠也非常照应这一房兄弟,为他们买了田地房产。    

  当然,这时候郭弘早就改回本姓叫杨弘了。    

  可能是老杨家基因好,杨弘生性明悟,文才武略,累立功勋,不过显然还得加上和杨忠家的关系,到杨坚建立隋朝时,他被封为河间王,随即他带军大破突厥,拜宁州总管,进位上柱国。 

  杨弘死后,儿子杨庆接班。    

  如果历史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杨庆是标准“皇亲二代”,老子那么文韬武略,他本人受的教育比老子多,各方面才能应该也不会太差。但偏偏当时在位的是炀帝杨广。     杨广猜忌骨肉亲族,于是杨庆变得“善候时变”。虽然说一个人变得善于逢迎,变得不正直,名声不好,但名声不好换来实利非常明显,“滕王纶等皆被废放,唯庆获全”,不但没被废,还当上了荥阳太守,颇有政绩。    

  如果正常这样下去,笑骂归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杨庆在荥阳太守任上还是一个好官。可紧接着,隋朝的天下乱了。

  李密带着瓦岗军占据了洛口仓,荥阳很多县都投向了义军,但杨庆不能投靠这些乱民啊,他是皇族!所以“庆勒兵拒守”,可守了一年多,也没有个救援,“城中粮尽,兵势日蹙”。

  就在杨庆焦头烂额时,李密写来了一封信,信中说:“王爷你的祖先在山东,本姓郭,并不姓杨。”然后巴拉巴拉,说了许多杨广无道,你堂堂七尺之躯,却被天下义军悬赏千金收购人头,真让人寒心啊!信中最后语重心长地说:“所有这些情况,请你三思,自求多福。”不容杨庆犹疑,杨广在江都被杀的消息传了过来,于是杨庆降了李密,把杨姓改回到他爸曾经用过的姓:郭。    

  李密随即被王世充打败,郭庆来到了东都洛阳,当时据守东都的是越王杨侗,杨侗没有怪这个本家长辈,郭庆也不好意思再顶着郭这个姓了,于是又开始姓杨。

  王世充自己称帝,杨侗被杀,杨庆又变成了郭庆。王世充为了拉住这个郭庆,把哥哥的女儿许给了他。    

  转眼王世充又不行了,郭庆准备带着新娘子一起投奔大唐李渊,可新娘子王氏显然不认可他这种举动,服毒身亡。随后郭庆的生母也被王世充杀害。    

  下面的情节就简单了,郭庆来到长安,归顺大唐,继续做官,同时他又改回了本姓:杨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