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金山原创佳作推荐

鹳雀楼

发布时间:2015-11-25 07:5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文/丁小玲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头那齐齐整整的二十字,旗帜一般在鹳雀楼头飘拂了一千多年。

  

  是应了“中华诗词”之邀去蒲州登鹳雀楼的,和所有诗人一样,当那让我凝望了太久年头的鹳雀楼终于突兀在眼前,只觉得横空出世,金碧辉煌。号称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历经千载风雨,几番重修,几番重建,龙踞虎视:占河山之胜,据柳林之秀。此刻它正立晋望秦,前瞻苍郁的中条山,下瞰奔腾的黄河,看紫气度雄关而西入,望奔流南来而东汇。

  在鹳雀楼的高台重檐、黑瓦朱楹前立定,目光穿过千年,越过倚马挥毫的王之涣塑像,向楼内四面壁画遥遥望去。王之涣先生长身玉立,白衣如雪,正捻着几茎胡须,风流儒雅地徐徐地吐出“白日依山尽……”那二十个字来,在座的另几位,王昌龄、高适则举盏捋须而笑……边上如花的乐伎们或手捧乐器,或殷殷劝酒。在他朗吟出诗句的一瞬,大唐的诗歌史便一扫南朝的纤巧秾丽,抨除了两晋的玄谈;高调引领着雄建、豪迈的边塞诗一派,为大唐开疆拓土……

  这首小诗,严谨简约,缩万里于咫尺,昂昂然生机勃勃。其诗一出,其身后排着队来比试高下的诗人们络绎不绝,留下姓名的就有李益、畅当、司马札、耿湋、张乔等。有的说畅当之诗差可一比:“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其诗虽苍莽,然昂然向上之情总逊一筹。一千多年来,于鹳雀楼上凭栏吟啸的诗人数不胜数,但只见黄河南来东去,浩浩荡荡;鹳影湖上鹳雀三三两两,欲下不下;九华山与五老峰直起当面;脚底黄河滩边的四头硕大铜牛正凝眸翘首;不远处的壶口飞瀑,也在喷云吐雪……文人雅士们只能长叹息以抚膺,再拟写出胜于王之涣的文字,谈何容易!

  鹳雀楼是一戍楼。提起戍楼,容易让人想起刁斗、羌笛,容易让人想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大唐的诗词是美丽的,大唐的烟雨是瑰丽的,大唐即或是在战乱烽烟中衍生出来的故事也是美丽梦幻的,且不说白居易的《长恨歌》,也不说老杜《丽人行》,绕过蒲州的古牒城楼,走进《西厢记》的发生地——普救寺的小小院落,正是黄昏时分。寺钟一声两声,人影一个两个;寺院里香烟缭绕,古木森森;几株修竹,几个劵门;看松萝悬壁,芭蕉依窗。檐水正沿着厚厚的青苔细细流下,待到山月初上,烛影摇红之时,秋蝉高吟,蟋蟀叮咛,寺院里便发生了至今犹在舞台上传唱的莺莺故事:“碧云天,黄花地……”让多少人为之泪掬三升!并无须问是元稹的《莺莺记》,是董《西厢》,还是王《西厢》,《莺莺记》的出现,开创了戏剧的雏形,《西厢记》折子戏的出现,标志着文人的阳春白雪加入了下里巴人的行列,是开创历史之先,是大唐飘起的另一面旗帜。

  

  在蒲州行走,容易想起比王之涣迟来数十年祖籍蒲州的柳宗元。柳宗元是大唐飘起的又一面旗帜。少年成名的柳宗元先生并没有如其所期走上命运的坦途:流放再流放,贬谪再贬谪,在不断地陟降中,写出了大量的山水游记及寓言, 比如“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 ……笔锋犀利,简练而传神,那些无知的生命、顽石,一经点画,便都有了血肉灵魂:“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文革十年,曾手抄过《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数十遍,也背诵过柳的散文若干,对于《捕蛇者说》尤其印象深刻,犀利尖锐,写尽了作者对补蛇人的同情:捕与被捕,并非万世不变。为人为蛇,又如何千古无换?今生我与你擦肩,为你所求而求,来生,我亦愿为蛇!则是对执政者的无情鞭挞。若非作者被流放贬谪,又何能与小人物身同感受,又何能写出此等不朽的字来?又何能与韩愈一同扛起大唐古文改革的大旗?文穷而后工,信然。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