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宝华山麓秦淮源

发布时间:2015-10-30 08:0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礼刚

  宝华山气势雄伟,景色秀丽,不仅是我国佛门“律宗第一名山”,而且宝华山戒公池汇涧下天井泉、杨柳泉,又是古都南京秦淮河之源头。

  秦淮河源有两处,南源头在溧水东庐山,称溧水河。东源头就在宝华山,天井、杨柳二泉汇诸井泉之流经方山埭西北村,由通济水门流入古都南京秦淮河。《乾隆句容县志》记载:秦淮河源在华山北,自戒公池一涧北下汇天井、杨柳二泉,为秦淮之源。

  天井泉、杨柳泉位于宝华山北麓,二泉之水因受蟠龙山等山所隔,无法入江,只好南流,汇空青山、武岐山、葛山、老虎山、大华山等诸山之水,形成句容河,围绕句容城向西。《汇通志》云:“淮水发源华山、东庐,众流趋赴,蔚为具区,河纳百川,以成其大,通塞休戚。”两个源头之水于江宁县方山脚下西北村汇合成一股,流至南京通济门。清王概《题秦淮源》诗云:“雨雪空山生冷泉,秦淮源发溜涓涓。乱穿石隙浮红叶,曲绕松根泻碧烟。洗药香澄明月下,试茶风细白云边。闲猿野鹿饮难尽,汇向青溪载管弦。”

  天井泉、杨柳泉在宝华山北麓欢喜岭下,天井泉泓深莹洁,大旱不涸。李维徵《华山游记》记载天井泉这样形容:探天井泉,田间草头露,沾衣履若濯,泉方广可十丈,与潮汐相应,萍藻冒之,绿不见影。流百余步,道旁复有杨柳泉汇之。小桥流水二三人家,白板扉映带。其间有银杏出地,即分两干,合抱如一,垂荫半亩,百年物也。里许又得泉,有桥具名河充,诸泉汇为大涧,溉田万亩。天井诸泉当即秦淮水源也。

  《宝华山志》这样记载了杨柳泉。杨柳泉在宝华山北麓,琅琊乡南,其地皆杨柳故名。杨文贞龙潭十景诗序:华麓柳湾即此。诸泉汇为大涧,溉田万亩。清刘名芳《寻杨柳泉》诗:“夹山长涧翠重重,三度寻源曳一筇。手拂扬花看漠漠,眼横柳浪听淙淙。僧过洗钵斋心净,客至移炉茗味浓。一滴滥觞挽不住,终归大海豢鱼龙。”看来刘名芳亦是品茗行家,茶师们品茗大概就在泉旁的白云亭。也许刘名芳饮了杨柳泉煮的香茗,宝华山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所以,他撰写了神奇色彩亦浓的《宝华山志》。

  从宝华山图看出,天井、杨柳二泉以外,顺这条大涧而下,源头还有戒公池、莲花池、龙井泉、青龙井等等井泉。戒公池在隆昌寺前,长广各十余丈,池周砌有矮墙。千人饮用,虽旱不涸。传说潭龙、江神感三昧禅师戒德,至山愿为护山戒神,号慈彰私威,禅师谓其怪,辄以戒公呼之。潭龙、江神遂潜入枯涧之隙后,流痕渐深,潴而成池,池之得戒公池名。释超节有戒公池诗赞曰:“一水通香海,玻璃泻夜光。涓涓流潋滟,湛湛涌沧浪。”戒公池是大涧的顶端水源,亦是宝华山秦淮河源头泉井之一。

  宝华山坐向巽乾,穴结其中。龙形起伏,耸秀峰而环绕;虎势蹲踞,镇水口而卫护。清释读体见月和尚《环翠楼记》云:宝华山建环翠楼并非是为了游玩或美观,而是锁住风水。华山海内归仰,虽云人杰地灵,风水不无培补,今于龙虎环交水口间,接构一楼以锁之,俾水出无形,聚气不散,故题之曰环翠楼,将为保丛席于永久。此可谓宝华山为保秦淮河之源,建环翠楼以锁风水,用心何等良苦。

  但是,镇江市民了解宝华山是秦淮河之源者甚少。究其因,句容原属江宁府,镇江各旧志均没有此记载。清龚士徵《宝华山》诗称:“金陵自昔重华山,千里江天指顾间。”不难看出,句容隶属江宁府。

  宝华山现隶属镇江,现在交通也方便。乾隆御书“秦淮之源”巨大碑刻,仍矗立在欢喜岭巅。镇江市民何不去观宝华气势、风光,探其四池、九洞、十二泉、秦淮河源头之神奇呢。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