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情调生活

英伦散记

发布时间:2015-10-27 08:0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蔚 兵

  伦敦初印象 

  9月,我们一行4人一路向西,来到了大不列颠。飞机落地伦敦已是午夜时分,匆匆入住宾馆,我度过有生以来第一个异国之夜。

  早听说英国是个古老但并不奢华的国家,踏上伦敦的土地,便有真实感受。宾馆是一栋灰黄色的连排小楼,门楣毫不显眼,过道、房间、电梯、厅堂都不甚宽畅,甚至略显逼仄,屋内陈设毫不铺张。一个白胡子老头静默端坐在门外抽烟,厅堂三三两两宾客细声交谈,没有背景乐,没有喧哗,一切都自然舒畅,给人留下朴实安逸的印象。

  第二天进入市区,领略了伦敦的古老。车经之处街边随处可见的楼宇、雕塑样式均留有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代痕迹,花岗岩那种暗灰色透着久远的年轮。闻名于世的伦敦西敏寺便是其中集中的代表,这座集中展现哥特式特点、历经多个世纪反复扩建和装修的教堂,成为欧洲最美的宫廷教堂之一。亨利七世礼拜堂扇形圆拱屋项以纯白色石材建成,装饰着中古时期巴斯勋位的骑士大十字勋章的彩色旗帜,宫内的大本钟塔楼无可争议的成为伦敦的地标。泰晤士河沿岸还分布了众多历史建筑,如有象征胜利意义的特拉法广场纳尔逊雕像、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圣保罗大教堂、曾经见证过英国最黑暗时期的伦敦塔、桥面可起降的伦敦塔桥等等。游览在这些历史建筑之间,听导游讲述历史古老过往,就像穿过时光隧道,和亘古的历史老人握了一次手。

  在皇家骑兵营地,我们见识了一次换岗仪式。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上端坐着骑警,红衣白裤黑靴和战刀,中世纪武士头盔下紧绷着冷峻的面容,当年随时跃马出剑护卫帝王贵族的骑士形象跃然而出。口令响起,骑兵挥剑出鞘,身躯纹丝不动,颇具威严的仪式让人肃然起敬。与之相似的还有温莎城堡和白金汉宫等地,唐宁街10号首相府警卫身着的却是现代警服服饰,官邸大门前随意走动的几名警察笑容可掬,游客与之合影来者不拒,这种与皇家卫队的反差使人感慨。

  掠过历史陈迹,同时体味真实的现在。伦敦现代繁华街区,城市的现代基础设施完备,但确也不算先进。在高楼林立的金融区和几条著名的商业大街,灯光闪烁,车水马龙,行人攘攘,与一般大都市并无差别。让我们留下印象的是这里的市民,礼貌、优雅、理智和淡然,走到哪里都可见人们脸上的笑容。购物乘车等服务细致周到,自助式服务比较普遍,越是靠近繁华街区,见到店员越少。我们在景区游览参观,有时竟看不到监票工作人员,购票入场全凭自觉。在市区,交通比较拥挤,不宽的马路经常排满车辆,不见交通警察繁忙奔波,但在红绿灯的引导下车辆行驶井然有序。我们曾在一天内见到市区两次赛事活动,上午是泰晤士河上的划艇比赛,下午是市区道路上自行车拉力赛,规模都较大,但也没有严重妨碍交通。在赛事现场,无论是在相隔较远的岸上观摩还是在近距离街边看赛,大家都兴致勃勃地为运动员鼓掌助威,也没有挤塞攀爬或一哄而散。

  泛光掠影下的英伦,看到了太多的不同景象,有了不只是一回亲身体验,感慨很多。在这个历史漫长久远的国家,既有神权裁制、笼罩中世纪的黑暗,又有民主议宪、率先工业革命的奋进;既有扩张世界、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过去,又有日渐式微,仍不失有序渐进的如今。就像从伦敦表象看到的现代高楼林立和古老城堡巍峨并存在一起一样,是那样的矛盾又是那样的和谐,说不清也道不明。总之,它就在那里存在着,延续着,并按着自己的方向一步步走向未来。

  博物馆见闻

  走进大英博物馆有一种摄人心魄的感觉,倒不是说门厅有多大,装饰有多华丽(尽管这也可称世),而是这个排世界前三的博物馆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导游说,在这里,世界任何再博学的人知识量也不会知其百分之一,正如简介所称,馆藏所展示的内容几乎囊括了世界所有古国的古代文明。

  大英博物馆有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及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文物大量存展,藏品之多为全世罕见。千百种各国不同历代实物汇聚在这里,反映了多种族、多地域历史文化,共同形成了人类文明。仅以馆存的几万件石碑石雕为例,就有埃及罗塞塔碑、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法老阿孟霍普特头像等著名藏品。其中古希腊、古埃及的雕塑是最具代表性的。我们在展馆中看到的无论是狮兽还是人物都无不栩栩如生。参观时导游指着众多古代石刻展品中的一幅泛雕石马,提示我们细观与众不同的马腹部上暴突的一根筋,这条准确的经络镌刻得极其细致入微,如神来之笔,将骏马奔跑时血脉贲张的形象生动起来。

  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馆中从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到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都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在一个展柜前,导游让大家猜一件类似过去老式台灯样的玉器,通体由整块和田玉雕制而成,我们按其形象揣摩猜想可能是“帽托”,竟被言中,据说是清乾隆案头的心爱之物。

  浩如烟海的世界古代文物在这里汇聚,其来源途径却十分杂陈,捐、赎、赠、购、抢、盗等,不一而足。导游指着一座由巨石垒砌的古希腊庙宇告诉我们,古希腊有世界最早的文化,陶器制作无与伦比,雕塑也是世界之最,可最终“维纳斯”被盗进法国罗浮宫,英国人干脆将这座帕台农神宙门楼整个搬进了自己的展馆。以至于后人要探究最早的古希腊文明不能去希腊而要到博物馆去寻觅。我们看到中国馆的相当数量的文物珍品,大部分也都是鸦片战争时期在中国掳掠的。

  泛舟康河

  曾经,有一同事去剑桥大学探望读书的女儿,回来后绘声绘色形容康河静水中的白天鹅及两岸风光,称赞就像人间仙境。现在,我真的驱车前往学都剑桥,能说是了却梦境中的祈望么?同伴们也个个都透着翘首期待的神情。

  对中国游客而言,凡去剑桥,谈徐志摩的诗是情不自禁的话题,好像是徐志摩拉近了这个英国小镇与中国人的距离,故而都自然流露出些许亲切感。因此,去到剑桥的车上大家心情都格外愉快和轻松。导游说,既然是诗把我们引向那里,那就请大家用各自方言诵读一段《再别康桥》好吗?这似乎已经成了向剑桥进发旅途中的传统项目。导游戏谑地首先用山东方言开腔,同行的朋友随后应景也来一段镇江话的《再别康桥》:“哑擦擦地我走了,就像我哑擦擦地来……我甩哈子袖子,不带走一片云彩。”抑扬顿挫的夸张调门引得全场大笑。

  这毕竟是戏谑和调侃的玩笑。细想之下,这所本是以宗教肃穆和学术严谨的学府正是被徐志摩的一首诗渲染得虚幻无比,有几个中国游人不是冲着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来到这个地方?小镇似乎变得多情,浪漫成了这里的代名词,诗歌的魅力也可见一斑。

  历史记载,1209年一批学者为躲避殴斗从牛津来到这里,组成了一些探索宗教与自然的学术团体,这就是剑桥大学的前身。剑桥近800年的历史,涌现出牛顿、达尔文等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造就了培根、凯恩斯等贡献突出的文史学者,培养了弥尔顿、拜伦等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从这里走出了7位英国首相以及9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如今的剑桥大学已经成了闻名世界的顶尖学府之一。

  小镇因大学扬名,大学因小镇变得多情。如今的剑桥古朴厚重,但又不失现代气息。街上人流熙熙攘攘,店铺商品琳琅满目。全镇不见一幢有玻璃幕墙的楼宇,街道铺着碎青石,四周尽是白墙灰瓦的二层小屋,种有鲜花的独家小院安静地停放着汽车。

  听说康河泛舟是感受剑桥浪漫的最好方式。我们也趁着别人下车站在桥上欣赏风景的片刻,登上小船。小木船可载5至6人,是那种极为普通的样式。康河不宽,长也不过几百米,河水清澈。风平浪静下小船随轻盈随意境,缓缓向前,校园的古老建筑也慢慢滑过,沿岸整片草坪像丝绒绿毯一样铺开,随处可见年轻人成双成对地卧坐在草地上,欢快的笑声像蜜一样溶进甜滋滋的空气中。

  撑船小伙不知是哪国人,有着一付滑稽表情和风趣的言谈,一路笑语不断。看到我们来自中国,便不时炫耀地向我们“蹦”出走音跑调的汉语,自鸣得意却让我们如坠雾里。来到康河上那座著名的“叹息桥”时,这小伙便表情夸张地大声发出“唉——唉——”叹息声,让人忍俊不禁。原来这桥源自一个故事:传说小桥所在的学院教学考核最严,学生们常常许多课程都已通过,唯独经常在此遇到“滑铁卢”,发出无奈叹息。这个热情快乐的小伙是不是也是如此呢,我们衷心祝福他。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