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大刀阔斧的“京派版画”

发布时间:2015-06-23 08:3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寥风斋

  清中叶以后的北京坊间小说版画,抛开那些劣作不谈,大多画面宏阔,线条遒劲,人物多是顶天立地,透出“天子脚下,京畿之地”的一股霸气。如几部刊刻于北京的《彭公案》刊本,以及《永庆升平前传》等小说,构图大刀阔斧,人物造型虽显夸张,却很是生动有趣,别有一番意趣。

  仅就通俗小说绣像发展史来看,“京派版画”在清中叶以后的小说绣像中当得起“出类拔萃”这四个字。而且因为京剧的盛行,“京派版画”里的人物,多有京剧舞台演出的效果,体现出通俗小说和传统戏曲曲艺之间的相互影响、彼此交融的关系。“京派版画”形成的独特风格,在其他地区刻本绣像中是很难见到的。

  《彭公案》成书于北京,早期的众多刻本,亦都刊行于北京。不少刻本前的绣像,体现的是典型的清中叶以来形成的“京派版画”特点。光绪癸巳年(1893年)京都宝文堂刊行的《绣像彭公案全传》,便是其中颇有特点的一部。

  根据“牌记”,此刻本系“打磨厂东口路南宝文堂藏板”。和本立堂刻本一样,宝文堂刻本在牌记上亦标有“翻此板者,即我子孙”,以示警告。此本卷首共有绣像四十八叶,前图后赞。绣像风格迥然不同于本立堂刻本,在《彭公案》系列刻本中,应该属于最为精美的作品了。这里选录其中绣像两幅,原图后半叶之赞语已略去。

  《彭公案》又有改题书名为《大清全传》的刻本。此刻本刊行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封面标《新刊绘图大清全传》,牌记书“光绪二十年琉璃厂藏板”。卷首绣像计二十四叶四十八幅,每幅绣像上均镌有赞语。就绣像镌刻来说,此刻本虽较宝文堂刻本稍逊一筹,但相较他本,亦算是风格鲜明、别具神韵的作品了。这里亦选录两幅绣像,以供与宝文堂刻本比较。

  晚清有关“彭公案”的石印本,层出不穷。就卷首绣像来看,大多无足称道。寒斋藏有一部扫叶山房石印本,印行于光绪庚子(1900年)仲夏。此本卷首共有绣像十二叶二十四幅,在诸多石印本“彭公案”中,要算是别开生面的作品了。每幅绣像共绘两位人物,同时绘有背景。不过在人物绘制上,参考前面提到的经国堂刻本绣像之处甚多。

  光绪甲辰(1904年)上海书局石印本《绣像彭公案全传》,卷首共有绣像七叶十四幅。和经国堂刻本比较,这部石印本的绣像也是依葫芦画瓢重新绘制的。由此亦可见,经国堂刻本绣像系统在《彭公案》绣像史上影响甚巨。后来据此仿绘的绣像,规模没有超过原本的。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