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清军攻陷镇江城
——读史谈片话镇江之四十八

发布时间:2015-05-29 08:3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习 斌
  史可法 像

  弘光元年(1645年)初,史可法安排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引军北上。这是弘光朝廷唯一的一次北上军事行动,不过目的并非为了对抗清军,而是希图和清军合力,剿灭大顺军流寇,以此取悦清廷,达到和议的目的。当然,这只是史可法的一厢情愿。而这次出征,却将高杰送上了不归之路。

  原来,高杰引军至睢州时,镇守此地的河南总兵许定国已秘密投降了清廷。正月十二日,许定国大摆筵席,邀高杰赴宴。高杰不顾幕僚劝阻,带三百亲兵进城赴宴。许定国将高杰灌醉,半夜将他和随行兵卒全部杀害。

  据《南渡录》记载,高杰遇害后,其妻邢氏带着儿子,领三千兵马,奔向泰州。其他兵士在正月十四日焚毁瓜洲营寨,渡江来到镇江,并大肆抢掠。镇江总兵郑鸿逵“枭其先渡者十七人”,高杰所部溃卒于是用船装着辎重妇女,向南逃窜。

  另据《续幸存录》记载,郑鸿逵共歼灭高杰溃卒万余人,并在镇江城中贴出布告,言称“大捷”。京口民众为郑鸿逵建祠立碑,无所不至。高杰溃卒进退失所,遂降了清军。

  此时的战争形势如何呢?清军正在陕西、河北、山东一带围剿大顺军,而下一步的战略部署,无疑即是渡江南侵。弘光朝廷不加强守备,却是内乱纷纷,实在令有识之士唇寒齿冷。高杰溃卒纵然军纪不严,郑鸿逵若能察首恶,将其军队加以收编,也能加强镇江的守军兵力。但如此一来,却将溃卒逼向了敌营。

  四月间,坐镇武昌的左良玉以讨伐马士英为名,率兵东下,直逼南京。而就在此时,清军已兵分三路,大举南来。四月十八日,清军兵临扬州城下。二十四日夜间,以红衣大炮击毁扬州城墙,破城而入,扬州城陷。据《明史》记载,史可法被俘后遇难。由于史可法不听招降,坚守孤城,城陷之后,清军统帅多铎下令屠城,一时间城内居民几乎全部惨遭屠杀,“城中积尸乱如麻”,酿制令人伤心惨目的“扬州十日”。

  扬州城陷,江北最后一道屏障失守,镇江也便危在旦夕。据《小腆纪年附考》记载,二十六日,弘光帝召对群臣,提及迁都之事,遭到礼部尚书钱谦益的反对。马士英招来一千两百名黔兵驻守鸡鸣山,另派六百人赴镇江杨文骢军中效命。另据《明季南略》记载,五月初七,京口监军杨文骢被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常、镇、扬五府。郑鸿逵受封靖虏伯,世袭,赐蟒衣金币。很显然,弘光帝意图通过封赏,来激励郑鸿逵、杨文骢浴血抗敌,希图以此守住长江天险。

  时人李清在《三垣笔记》中记载,五月初七,杨文骢受命巡抚五府后,即命驻守镇江的黔兵、浙兵,以及郑鸿逵兵士渡江,前往瓜洲,希望能驻守于此,守住长江北岸。谁知兵士刚到瓜洲城下,“见辫发者,遂惊溃”。清军引兵来至长江边,排列江岸,沿江窥渡。《南明野史》称,当时清军镇守瓜洲的将领名叫张天禄,原本是史可法的部将。扬州城陷后,投降了清军。郑鸿逵大军亦曾和张天禄对阵,并“伤其一目”。不过,面对大举压境的清军,南明将士已是噤若寒蝉,要想守住长江天险,岂是易事?

  当时镇江的防御兵力,主要包括两方面力量:郑鸿逵、郑彩率领水师,列队江中;杨文骢、黄斌卿兵列南岸。隔着长江,明军和清军“隔江互发,炮声相应”。

  清军是如何渡过长江的呢?《明季南略》《小腆纪年附考》等书记载甚详。初八日夜,清兵从瓜洲民间取来门栏、桌椅等物,置于大筏上,并缚以扫帚,浸油燃火。乘着风势,将大筏放入长江,使其顺流而下,火光彻天。南岸明军见了,以为清军渡江而来,忙以炮石击之,并言称大捷。一时间,辕门鼓角震天,京口民众牛酒犒营,群情激昂。这么一折腾,南岸明军炮弹几尽。

  谁知清军虚晃一枪,从上游老鹳河(俗称七里港)“轻舟飞渡”。初九日清晨,大雾弥漫。待雾渐渐散去,清军已“蔽江而南”。明军这才发觉,仓皇列阵于甘露寺。清军以铁骑冲之,明军大溃,“武弁各卸甲鼠窜”。郑鸿逵见势难挽回,遂和郑彩一起,率领水军东遁而去。杨文骢帐下黔兵除二百五十人奔还南京外,其余人都随他退守苏州。镇江城陷落清军之手。

  就在清军从老鹳河渡江时,龙潭驿即有探卒将此军情报至南京,称清军“编木筏,乘风而下,江中炮坏京口城四垛”。不久,杨文骢亦派来使者,称京口城被击坏,乃是“城下炮火从后发,自震坏颓垣半垛”,并称“连发三炮,江筏粉碎矣”。马士英于是重赏杨使,而鞭打驿卒。自此之后,“警报寂然”。这是《小腆纪年附考》里的一则史料。杨文骢是否在谎报军情呢?依我的判断,应该没有。杨使和驿卒之所以情报不一,在于杨文骢中了清军的“疑兵之计”,而对真实的战情失察。而马士英却未加详察,便笞责驿卒,才是导致“警报寂然”的原因。

  京口失守,南京大震。五月初十凌晨,弘光帝从南京城逃走。随后,南京城内一片大乱,群臣纷纷逃散。十五日,当清廷大军兵临城下时,钱谦益等大臣开城纳降。这标志着弘光小朝廷彻底覆灭。当月底,弘光帝被俘,次年遭清军杀害。

  弘光朝历史虽然短暂,但其中的很多是是非非,却难以说清。以身殉国的史可法无疑是弘光朝的精神领袖,事实上,对他诸如驭军无能、鼠目寸光等的非议,却一直没有断过。史可法没有经天纬地之才,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山河破碎之际,他气贯长虹的英雄气节,足以名垂青史,令后人景仰。作为江南文人的精神领袖,钱谦益、吴伟业等人变节降清,为人诟病。但他们余生内心的那份煎熬与无奈,又有谁能体悟?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他们横加苛责?身逢乱世,一如浮萍,可怜可叹!

  关于祁彪佳、杨文骢的结局,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弘光朝覆灭后,已退隐田园的祁彪佳沉湖自尽。杨文骢率众抗击清军,兵败被杀,举家三十余口同时遇难。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