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山雨欲来风满楼
——读史谈片话镇江之四十七

发布时间:2015-05-15 08:4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习 斌
  杨文骢 像

  苏松巡抚祁彪佳平定京口马兵之乱后返回苏州,谁知一个月之后,一天之内三次接到南明小朝廷的同一诏令,催促他速去京口,为黄斌卿、郑鸿逵这两支军队行交割之礼。

  早在这年六月二十七日,南明朝廷就任命总兵黄斌卿防御京口,并授镇海将军印。据《小腆纪年附考》记载,九月十二日,朝廷又下令,命黄斌卿移屯九江,郑鸿逵屯镇江。黄斌卿闻知调讯,三次上疏,言称有病在身,请求在京口休养,但遭到拒绝。祁彪佳也为此上疏,意图挽回此事,同样未果。黄斌卿尚未离开京口,郑鸿逵已率军来到。由于两人不和,朝廷以防生变,于是数次催促祁彪佳速去京口处理此事。二十六日,祁彪佳赶到京口后,黄斌卿这才率军移驻九江。郑鸿逵不久被授镇海将军印。郑鸿逵是谁呢?他是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弟弟,也就是郑成功的叔父。

  祁彪佳为何会替黄斌卿上疏呢?原来,黄斌卿担任镇江总兵,乃是祁彪佳荐举的。祁彪佳抚巡三吴,掣肘重重,他需要安插嫡属部队,扩大势力,一方面威慑江北四镇,一方面防御南下的清军。黄斌卿一去,祁彪佳嫡属部队仅剩下了驻守艮山的郑天鸿所督精勇浙兵,他在京口苦心经营的防御体系彻底摧毁。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祁彪佳再次陷入“争船风波”。《甲乙日历》对此记载甚详。十月,登州巡抚黄蜚率船南下,船队行驶至淮安时,被江北四镇之一的刘泽清所留。黄蜚部下张鹏翼统领有百余艘兵船,他担心被四镇另一将领高杰扣留,于是没有经过瓜洲,而是从泰兴掘口安之坝出江。高杰对张鹏翼威逼利诱,张鹏翼不为所动。祁彪佳闻讯后,亲自统领水师至口安,迎护张鹏翼。高杰遣人面求祁彪佳,希望能得到兵船,被祁彪佳婉拒。这批兵船最终由镇江总兵郑鸿逵护归。高杰为此很是生气。

  此时适逢镇江参将陈辉、永生洲参将蔡钦随黄斌卿一同移驻九江,职位一时空缺。高杰荐举自己的部下充补,祁彪佳担心高杰的军队以此为借口过江,遂另选属员。这样一来,祁彪佳和高杰的关系彻底破裂。

  被刘泽清扣留的黄蜚兵船,最终由史可法以令箭押行,得以南下。刘泽清为此很是不快,上疏弹劾黄蜚以兵船私可法。清兵正虎视眈眈,窥视江南,偏安一隅的南明小朝廷朝野上下却是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焉能不败!

  十一月,受到排挤的祁彪佳心灰意冷,告病求归,退居山园。清初邵廷采在《思复堂文集》中说:“自忠敏罢归,王师平行收浙,无复牵顾。”这里忠敏指的即是祁彪佳,谥忠敏;王师指的是清军。这话是颇有道理的。祁彪佳任苏松巡抚仅仅六个月,即被迫去任。设使清军南下之际,他仍在任,京口军事防御体系尚未瓦解,或可与江北史可法相呼应,全力死守江淮,抵御清军。最终纵使失败,清军亦不会如此顺利地飞渡长江,轻取南京。

  十一月二十七日,为加强沿江战略,明军分别在金山、圌山筑城。这个建议是京口监军杨文骢提出来的。杨文骢字龙友,系内阁马士英的妹夫。杨文骢为什么会提出这个建议呢?史料的记载存在不同的说法。《小腆纪年附考》中说,祁彪佳担任苏松巡抚期间,积余军储八万,除了以两万佐史可法军需,其他六万均储于镇江府库。杨文骢至京口后,对这笔钱动起了心思,但一直苦于没有办法。于是,他以“金山踞大江中,控南北,请筑城以资守御,并筑圌山为犄角势”。得到妹夫的报告后,马士英请于弘光帝,得到批准。《南疆绎史摭遗》中则称:“观其设守金山,胸中非漫无计划者。”

  杨文骢至京口监军,是在这年十月,并很快升为兵部郎中。杨文骢得任此职,当然离不开妻兄马士英的荐举,同时弘光帝登基,他亦有拥立之功。赴京口任职时,马士英以所画《山水扇面》相赠。对于镇江,杨文骢是再熟悉不过了。早在天启四年(1624),他从南京动身去京城参加来年春闱,取水道经过镇江时,曾乘兴饱览金山美景,并赋诗一首,中有“登临长啸抚东南,平流尚恨波心小”等句,道出了胸襟和抱负。此诗由杨文骢当场书于扇面之上,这是他诸多诗歌中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一首。

  杨文骢提议筑城,到底是不是为了中饱私囊呢?依我的看法,应该不会。后人对杨文骢颇多非议,多是由于马士英的缘故。在弘光朝,马士英臭名昭著,作为马士英的妹夫,杨文骢自然会受池鱼之殃。《明史·杨文骢传》中就说:“其父子以士英故,多为人诋諆。”祁彪佳在《甲乙日历》中多次记载自己和杨文骢会晤的情形,两人关系甚好。对杨文骢建金山城的事情,祁彪佳并未记载。如果杨文骢果真为一己私利而建此城,以祁彪佳之性格,即便未记入《甲乙日历》,也断无可能再继续与他交往。由此分析,杨文骢建城纯属书生意气。虽然难脱“纸上谈兵”之嫌,但不会只是为中饱私囊。

  不管杨文骢出于怎样的动机,在金山筑城,实在并不高明。夏完淳在《续幸存录》中说:“金山虽百丈之高,七尺之坚,于江防何益耶?”时人陈潜夫则认为:“不务进取,专事退守,举土地甲兵之利委之他人,虽江、淮亦未可保也。为南都计者,画河而守中策也;守淮下策也,至守江则无策矣。且即守江,则金山百丈之高,筑垒安营,巨舰置炮,据形势以助屯,候联舟师,谓非天堑之险欤,城之则何益也!”这些议论是颇有见地的。

  杨文骢在京口期间,和万寿祺、方文、杨补等文士颇多交往,留下诸多诗文。这些诗文表达了大家对杨文骢挽狂澜于既倒的热盼。如万寿祺在题为《杨贵阳监军南徐》的诗中写道:“司马洛中看出处,夷吾江左恃安危”,将杨文骢比作春秋时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管仲。当然,这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弘光朝建立后,一心只想与清兵讲和,但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入主中原,一统华夏,已经是清军的终极目标。就在南明朝廷权臣乱政、门阀不休的时候,清兵正大举南下,这年十一月间已由山东南下海州,直逼扬州。山雨欲来风满楼,南明弘光小朝廷距离覆灭的日子,已越来越近。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