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国民精神总动员》: 七大杂志联合特刊

发布时间:2015-04-24 08:1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缪立新

  武汉沦陷前后,许多出版机构相继搬迁到重庆,重庆的出版业一时兴起,报刊事业也迅速得到繁荣。重庆因此也成为当时中国的报刊出版中心。抗日救国的杂志更是多种多样。从形式上看,有三日刊、五日刊、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等;从内容上看,有综合性政治读物、通俗性政治读物,有研究文学艺术、文化教育、国际问题、军事问题、经济问题,也有研究战时工人、农民、妇女、青年、少儿等各个方面各个阶层的问题。然而当时在重庆出版界比较有特点的还算是七大杂志联合特刊《国民精神总动员》。

  1939年3月,日军飞机多次轰炸重庆,山城一片火海。多家杂志社破坏严重,房屋倒塌、水电断绝,损失相当惨重。当时,各家杂志社一时难以单独恢复出版,于是,重庆《全面抗战》主编邹韬奋、《文艺阵地》主编茅盾、《读书日报》主编胡绳、《理论与现实》主编沈志远等多家杂志社负责人聚在一起,共商杂志发展大计,讨论刊物的出路。3月底,《全面抗战》《世界知识》《妇女生活》《战时教育》《文艺阵地》《读书日报》《理论与现实》等七家杂志社达成协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共同出版联合刊物。4月14日,联合特刊《国民精神总动员》正式出版,由生活书店发行。封面的左右上方各印有“意志集中、力量集中”“军事第一、胜利第一”字样。仅出版了一期。

  何谓“国民精神总动员”?在该刊《国民精神总动员问答》一文中,作者柳堤采用甲、乙问答方式,告诉读者:“如果单就一个名词的解释,那就是说,在现代国家的战争中,需要全国国民动员,不然战争就不能进行。战争开始之时,政府往往用法令颁布动员,集中人力物力,但动员是否能收到好的效果,这还要看人民对于战争的态度,因此,在政府方面,晓得单只用法令宣布动员人民的身体还不够,同时还得动员人民的头脑,改变人民的观念,生活,激发人民的爱国心,调整而鼓舞全国国民之精神于一个方面,进行战争。这就叫做国民精神总动员。国民精神总动员往往在战争未爆发前即已开始,在战争中完成。”

  虽然是七家杂志联合特刊,但《国民精神总动员》仍然保持了七家刊物原有的鲜明的战斗性,注重抗日文化运动的发展,还注意宣传内容的连续性,对政治、军事、国家时事等作精辟的分析,由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一大批文化界艺术界知名人士、作家都集聚到了山城。在这期刊物上,除了邹韬奋撰写的《国民精神动员的正确认识与迫切需要》、沈志远撰写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的理论基础》外,还刊有钱俊瑞的《反侵略的精神动员》、白桃的《世界最伟大的学校》、方白的唱词《李四劝张三》等。在这些作品里,作家们艺术地摄录了亲历目睹的种种事实,高度赞扬了中国抗日将士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些作品还大胆突破国民党的禁令,第一次真实而全面地把中国共产党人在敌后浴血奋战的光辉业绩向国统区人民作了详细介绍,在广大民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特刊的最后,还刊有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为推行国民精神总动员的通告。

  《国民精神总动员》虽然只出版一期,但却是抗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宣传抗日、争取民主、繁荣中华民族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增强民族意识,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也是中国期刊汇刊史上联合汇刊之始,在当时的全国出版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据《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介绍,目前,全国仅武汉图书馆藏有一册,应该说,此刊有较强的史料价值和较高的收藏价值。

  《国民精神总动员》出版不久,重庆《中央日报》《时事新报》《扫荡报》《新蜀报》《商务日报》《大公报》《新华日报》《国民公报》《新民报》《西南日报》等10家大报也出版了联合版。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