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古诗文中的“二月二”

发布时间:2015-03-20 08:3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冯忠方

  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在大地回春之时,于诗文中感受春龙节的魅力,别有一番情致。

  “二月二”这天人们结伴出游郊外踏青,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二月二日》诗,就是作者在这一天出游时写下的,描述了当日所见的风情:“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古时的“二月二”又称“春耕节”。明、清时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到农田去耕地。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皇帝手扶犁耙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有着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江南有些地方在“二月二”这天,有吃“撑腰糕”的习俗,清人蔡云的《撑腰糕》诗还专门道及此事:“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二月二这天,春意正浓,大家互相劝说吃花糕,可治腰痛。担柴挑米凭的是腰板结实,有了健康的身体,就不怕终年劳作和辛苦。

  早在唐代,“二月二”这天人们相邀结伴,至野外踏青时,顺便挖些野菜,带回家尝鲜儿,叫做“挑菜”。到宋代,二月二逐渐演变为“挑菜节”,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元礼春怀十首》中的一首诗,就反映了这一风俗:“穿花蹴踏千秋索,挑菜嬉游二月晴。已被风光催我老,懒随儿辈绕春城。”

  古代民间有正月晦日送穷、二月二日迎富的风俗,宋代魏了翁的《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诗》,对此俗颇不以为然:“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其实古人也知道,穷难送富难迎。虽然只是随大众去看看热闹罢了,但是,人们有这样的心愿,总是好的吧。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