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往事勾沉

北京民居里的行当与手艺

发布时间:2015-03-02 07:5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鲁迅在北京八道湾的寓所。以前的北京民居,院子里要有树。院子里有大树,说明这座宅子古老。

鲁迅在北京八道湾的寓所。以前的北京民居,院子里要有树。院子里有大树,说明这座宅子古老。

口述:赵珩 采写:南都记者 李昶伟

  这一期想说一说从前北京大户人家的生活。大户人家当然要有一座大宅子,但是大宅子除了住房这座建筑以外,必须有树,宅院里有不少大树、老树,说明这宅子古老,这一家一直是簪缨之家,延续着祖上的辉煌。清代常有这么一句话,叫做“树小房新画不古,一看就是内务府”。为什么这么说?内务府是管理清朝宫内事务的,中饱私囊、贪污搂钱最方便,也最擅长。发迹以后另盖新宅,新宅子里必然要种树,但树在短时间内不能长大,所以有此一说。这是对内务府旗人的一种讽刺,就是说他们不是有根基的人家,缺乏书香门第的文化积累。    

  一般来说,正房院里不会有参天大树,外院才可能有大树。从规矩上来说,正房前头可能有大一点的树,但绝不会有松树、柏树等。正房前多有海棠树,为什么有海棠?海棠茂盛,开花的时候繁花似锦,就是到了“绿肥红瘦”时,也会是绿荫匝地,这就叫“棠荫”,“棠荫”意味着为祖宗的福泽所笼罩,所以要有海棠树。还有的就是种一些矮的灌木类植物,比方说在正房前头左右两边会种两株太平花,中国人讲对称,所以是左右两边种。到春天这个时候,全开的是白花,花冠非常大,整个院子让人觉得特别有生气。

  “棚铺”:替人搭席棚

  从前对北京的殷实大户人家有这样一个说法,叫做“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说到天棚就要说到北京已经消失了的一个行业,叫“棚铺”。棚铺主要就是替人家搭席棚,自有清一代,每当朝廷盛典,沿街都要搭席棚,能绵延十数里,因此生意好得不得了。旧时宅院没有覆盖全院落的树,夏天很晒,于是就要搭宽大的席棚罩住院子。搭席棚的原材料实际上就三种:第一,杉篙,什么叫杉篙?大杉树杆子,南方有使竹子的,北方不行;第二是席子,织好的一领一领竹坯子编的大席子,也有用苇子编的苇席,一般是竹席;第三样原料是麻绳。再有就是他们的工具,缝针、钩子什么的,但原材料就这三种。其速度之快、技术之娴熟是你无法想象的,我都见过,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有搭的。

  我看过他们操作,也没有那么多工具,就是登梯爬高,那时候也没什么升降梯,也就是一架梯子,完全是人工。基本只用一上午,这一个院落的席棚就搭起来了。四面该用杉篙的地方打杉篙,杉篙不是说挖个坑埋下去,这个办法太笨。就是平摆着,仗着几处牵拉膘劲儿,搭出来绝对稳当。然后把上面和四周蒙上席子,后面有一个环拴住绳子,用铁的钩针粗针大线跟缝衣服一样把席子缝起来。有卷帘,侧面、上面都能舒卷开合,就跟窗帘似的。早上阳光通透,天棚敞着,快到中午的时候就把天棚拉起来,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太阳会从侧面射进来,所以侧面也要有席子,整个把院子罩住,太阳下山以后,再把上面的席子卷起来———当然后来卷席子的活就是宅子里自己干了———阴凉匝地,非常的舒服。    天棚是大户人家的消费,物价稳定的时候搭一个天棚连工带料将近普通职员一个月工资。这个活基本上是在春末夏初,到了秋分一过棚铺拆走,搭天棚的这些原料都是人家的,杉篙可能能用好多年。席子风吹日晒的容易坏,得不断更新,但有的也能用一到两年。棚铺其他时候还做什么?就是扎办丧事用的纸人、纸马,他们还会扎宫灯,能干几种活儿,搭天棚是季节性的买卖,不能死吃这一项。这是一门手艺,现在这种行业基本上消失了。

  “先生肥狗胖丫头”

  除了夏天搭的天棚,院落中间可能还有大的鱼缸。有时候鱼缸不止一个,一排或者几个大鱼缸。但是瓷鱼缸里是养不了鱼的,你用青花瓷缸养鱼,那鱼准死。一个是密度大,不透气,一个是它传热导热快,鱼容易热死,或者是天冷的时候冻死了。所以,养鱼必须用瓦缸,但是瓦缸黑乎乎的不好看。怎么办呢?里面用瓦质鱼缸,瓦缸外头套青花瓷缸或者五彩瓷缸。

  石榴寓意多子多福,也是比较吉祥的植物,院子里种的也比较多。此外,有廊子的院落在廊檐下还要挂上能够舒卷的苇帘子,院中和廊檐下在春天摆上蔷薇月季,更讲究的会有芍药牡丹;到了秋天会摆上菊花,几盆“姚黄魏紫”和“柳线垂金”能让院子更有生气。廊子是室内和室外的过渡空间,每当雨季,坐在廊子里看着淅淅沥沥的绵绵秋雨,也是莫大的享受。

  “先生肥狗胖丫头”是什么?先生是家塾的西席,就是家庭教师。民国以后,很多人家都是以家庭教师作为孩子的补充教育,使孩子的教育更全面,像我家就是这样。我父亲小的时候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他没上过当时正规的初中、高中,他上的是北京干面胡同的美国学校。王世襄先生也是美国学校毕业的,我父亲比他晚几届,他们都是一口英文,完全受美式教育。但是家塾请了若干位先生,教《诗经》、《左传》、《礼记》、《尚书》等传统经学、也教诗词。也有的人家的孩子根本不上学,就在家里请家庭教师教,那是在清代,后来有了新式学堂,大凡开明点的人家都会把孩子送到新式学堂里受新式教育。像我的曾祖、伯曾祖,他们就是反对科举教育的,曾与张之洞等联名上疏废科举、兴办西学,都是这种思想。    肥狗当然是一个笼统的说法,院里可能养猫、狗,猫狗养得很肥说明这家很丰足。胖丫头就是随身丫鬟,不是老妈子,丫鬟不用出卖大力气,中年以上的女仆才是出力的。丫头一般伺候太太小姐,活儿不重,吃得又好,养得肥胖,没事在廊子底下聊天,说东家道西家。“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就是殷实大户人家的标志。

  当然,带有花园的宅第更是大不一样了,花园一般多在院落的最后一隅或是一侧,这就不是普通人家能够企及的了。

  糊棚铺:糊顶棚、糊窗户的活儿

  说了大户人家再说说普通人家。说到小户人家的居住状况,也要说说糊棚铺的活儿。即使最穷的人家也要换糊墙纸,那墙不是刷白的,是拿报纸糊的——— 旧的报纸换新的报纸。中等人家隔一两年、两三年要糊顶棚。那时候房子顶棚是纸的。你想想,房子里面是大梁、檩子,上面铺着席子、泥、瓦,就会呈现一个很大的空间,中间空这么一大块既难看,冬天也冷,那么就要搭架子糊顶棚。用的材料是什么?北京话叫秫秸。用秫秸先搭架子,然后再糊顶棚,那糊得快极了。也有人家为省钱,不找糊棚铺而自己糊,技术就不那么到位了。

  到了冬天快过年了,都要大扫除,要糊窗户。在清末北京就开始有玻璃窗了,外头是玻璃窗,玻璃窗上面一直到屋檐则是纸窗。糊窗户纸一律要高丽纸,一般用带暗横道的高丽纸,高丽纸要糊上头的这一部分,这一部分也是要年年换。你别看那么一层纸,既保暖又够白净,蚊虫进不来,还透气、采光。有的还得是卷窗。怎么卷?用一根小秫秸,卷着同样的高丽纸卷,一拉就卷起来,非常科学。不过糊窗子的不只是中小户人家,大户人家也要糊,有卷窗也有纸窗。尤其是到了冬天,屋子里生火,略开着点卷窗,还能防止煤气中毒。    糊窗户、糊顶棚是糊棚铺的活儿。来个人先看看,大概打量打量,心里就有数了,用多少秫秸多少纸,全在心里,最后糊完了不会不够,略有一点富余,但是到最后剩余也就两三张。一般来说是两人,有时候甚至一个人,大半天的功夫,这一家的活就全完了。

  “拉房纤儿的”

  今天我们除了从房地产开发商那儿买房以外,房子买卖与租赁很多是通过房屋中介。房屋中介满街跑,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多是些小伙子。据说从事房屋中介的,北京现在大约有十五万人,男的居多,也有少数女的。这个营生不是现在才产生的,从前北京就有,但是湮没了将近五十年的时间,从前这个行业叫什么?叫“拉房纤儿的”(必须加儿化音)。北京那时候人口少,房子也没那么多,这种买卖交易也相对少,据统计,在北京拉房纤儿的大概有一千人,这是在民国时期。

  老舍的《四世同堂》里面,钱先生的亲家金二爷就属于拉房纤儿的,看来生活和收入还不错,后来还能不时接济钱家。拉房纤儿的还有大拉房纤儿的、小拉房纤儿的。大拉房纤儿的类似于现在某个房屋中介的公司经理,小拉房纤儿的就是业务员。这帮人成分极其复杂,有点文化,知书识字,不肯凭力气吃饭,也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这批人也有他们的本事,熟悉社会心理学,没这个本事干不了这个活儿。

  这些人提笼架鸟,每天早上到早点铺、大酒缸和茶馆去打听信息。说某某他们家有所房子打算卖,或者某某刚到北京来,想买一所小房,钱也不太多,就想买个小四合;或者是谁想租几间房,就是这种市场上的张家长李家短的信息在茶馆里进行交换。拉房纤儿的每个人都掌握着几十条买家和卖家的信息,信息量相当大。但是他们可能又受控于一些大的拉房纤儿的,将来买卖成了他们有提成。

  当然那时候这一行清一色的男性,没有女的干拉房纤儿的。一般来说,太年轻也干不了,不谙世事不行;岁数太大也干不了,满街跑,跑不动。所以都是中年男子做这个的比较多,而且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游手好闲的人。

  如果说这件事情跑成了,就要立契约,就是买方、卖方、中人(对你我都熟悉的中间人),还有他自己———拉房纤儿的,他们都要签约,画押写倒字儿,过户的时候还要贴印花税票。那个时候没有房管局这一说,但是还有这些契约的事。

  拉房纤儿的挣什么钱呢?不管是买卖,还是典当———有人穷了,房子一时卖不出去,就把这房子当了,是一个暂时性的过渡——— 都要拿出佣金。这个佣金是多少?不管是租价还是买价,拿出整个房价的5%提成,这5%谁出?有一句话叫“成三破二”。什么叫成三破二呢?比如说这套房子交易是一千块钱,一千块钱的5%是五十块钱,成就是买家,破就是卖家,就是说买家出5%的60%,卖家出其中的40%,这五十块钱,卖房子的给拉房纤儿的二十,买房子的给这拉房纤儿的三十,叫成三破二,这是规矩。

  从房子说到经营房子,那时候跟今天也很像。建新房子,找营造商,比如兴隆木厂马家。但一般都是买别人的旧房子,买了以后再把这房子重新捯饬———那时候管装修叫“捯饬”。但是拉房纤儿的本事在哪儿?一个是信息源多,一个是这张嘴厉害。

  比如说你想买这个房子,我得想方设法让你买,说出这房子的很多优点。这房子木骨儿好,什么叫木骨儿?就是木结构,说这房子是一水儿的黄松木骨儿,你住几十年保证不用修;再有这房子地点好,交通便利……反正是种种的优点,哪怕是缺点都会说成是优点。你说这房子地方背,就是偏僻。他会说,背好啊,这个地方清静,省得车马喧嚣不肃净;你说这房子太大了住不了,他会说将来你生儿育女,人丁兴旺了,您这房子小了兴许不够住呢。但是他们之间,也就是说拉房纤儿的跟拉房纤的儿的之间互相呛行。比方说你跟我说好了,这房子我要买了,都快签约了,我找你去:“你买这个?我劝您别买,我可告诉您这房子不干净。”什么叫不干净?这房子吊死过人,闹过鬼,“再说地方也偏,您上哪儿都不方便,您出去还得雇三轮儿,花车钱,这多冤啊”。“你别看这房子新捯饬过,实际上里面都空了,木骨儿也不行。”反正能够给你说出这房子种种的不好来,互相拆台,这叫呛行。当然他们之间也有他们之间的规矩,说成三破二就是成三破二,房子是多少价钱就是多少价钱。

  拉房纤儿这个行业到了1951年左右就基本上被取缔了,后来有房管局了,不允许私人拉房纤儿,这一行也就消失了。没想到近五十年以后,满街是拉房纤儿的——— 房地产中介,只是不同的形式,穿西服、打领带,拿着手机满大街跑。以前他们穿什么?穿什么都行,没有职业服,短打也行,长衫也行,没人会因为你的服装低看你或者高看你。    

  这拉房纤儿的有的是专职,也有的是兼职。这一行没有严密的组织,但是他们互相熟悉。一般来说他们是四九城跑,也没有地域界限。说你是西城卖房,我东城不许管这事?没有。虽然你的房子在西直门那儿,我在朝阳门,我买卖这房也可以。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