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人物风采

书文并重 德业双修
——记著名书法家孟会祥及其艺术

发布时间:2014-02-26 08:0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张春华

  近年来,书坛日渐显现的追逐名利和浮躁心理,常使一些书家竞趋各种交易场。而著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书法导报》副总编辑孟会祥先生却一如既往地甘于寂寞,耕耘在书山墨海中;一些人以怪、奇和故弄玄虚为荣,而他,则崇尚传统,追求完美,以其深厚传统底蕴、独标清格,秀于书坛。

  孟会祥,别署竹堂,1965年生,河南省襄城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坚持临池,勤于著述,先后出版了深受书坛关注的《书法直言》、《竹堂笔记》、《笔法琐谈》等数十部书法论著。

  然而,我对孟会祥先生的尊敬,绝非由于他是专业大报的副总编辑,而是在于他的学养精深和书法艺术所铸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他低调内敛、爱岗敬业、不事张扬以及与人为善、坦白率真的个性,给我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作为资深编辑,孟会祥先生文学功底深厚,他清新可读、幽默风趣的文风,深受读者好评。他的散文集《襄城》、随笔集《曾经》,在文学圈里也深受好评。今年,他发表的《竹堂诗草》,展现了他古诗词的才华。对此,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触类旁通、相互影响的。” “现代书法大师弘一、郭沫若、启功、赵朴初等,哪一位不是文学家呢?”甚至,孟会祥认为,书法要表现的,就应该是诗心、文心,在他心目中,文学的地位要高于书法。

  孟会祥先生的书法植根于晋唐,法备意足。尤其是学白蕉,就气息而论,恐怕学白蕉者,超过他的人不多。几次笔会上,见他无论写楷书、行书都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一笔一画,认真创作,绝无半点马虎,这与他平时做人绝对认真有关。所以欣赏他的书法,每一笔都力足锋正,每个字都稳健厚重,每一件作品都有一股浓郁书卷之气。尤其是他的行草书作品,不仅充分展示了他修养全面的艺术品位,还将魏晋行草的流畅、俊美、质朴、散淡之意蕴,充溢其中。

  正如他的一位朋友所说:“孟会祥先生的作品,正因为写得比较中和,因此,也就不会像时下那些热衷于杂交嫁接和夸张变形的书家那般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但他绝不是没有风格,他这种风格其实就是他长期沉浸于晋唐法帖和诗词文章当中,慢慢滋养出来的一种散淡儒雅、质朴敦厚的文人气息。”

  孟会祥先生还擅长小楷、小行书创作。他的小楷取法钟王,得其秀逸轻松之神采。他认为,作小楷易得浅而不得面,从而流为“硬笔书法” 。他说:“顺风下笔不宜多,多则尖,尖则乱。点画相覆处,也应当一丝无苟。”在他看来:“小楷书若能经得住放大,便是过得结字之关。”他的小行书主要取法王羲之、米芾、白蕉等,自然潇洒,俊朗逸气,透出了浓浓的帖学醇味。

  诚如《洛神赋》所说:“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况味,孟会祥先生强调书写性,他的笔记小品、尺牍,潇洒俊逸,最有文人味道,与时下鼓努为力的展览体大异其趣。他曾引用西方的名人名言说:“别人比成功,我愿比持久。”在他一以贯之的谦逊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他志向的高远和充分的自信。

  他应该自信。我对孟会祥先生其人其书,也充分地信任,相信他的综合成就,会有长远的价值。不知道是出于繁忙,还是出于不屑,他没有多少展览的“战绩”。然而多年朝乾夕惕,兢兢业业,他也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他的人品,有口皆碑;他的书法,少了点冲击力,但多了点书卷气。如果把他的作品与时下吸引眼球的展览字挂在一起,其感染力就会突显出来。

  他说,“书法”这个概念,强调了“法”,笔法是书法的核心。按照笔法写出来的文字,才可以称为书法作品。但如何把握其中的法度,孟会祥先生认为,“在急速的动行中,始终保持着精微,这就是‘法’的底线。”他感慨,笔法不是玄妙事,然而小瞧它则永无入门之期。而书法的高度何在?他认为,“学习书法手眼相竞,水涨船高,永远没有究竟,便是究竟。”

  对于流行书风,孟会祥先生坦言:“什么风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他直言时下众多的书法展览:“作者自我感觉良好,而评委忧心作品中的文化缺失,担心书法今后的走向。”他指出,“展览是一个短期现象,而产生杰作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法虽然是白纸黑字,但绝不仅是“形学”,而是书法家修养、学识和才华的全面呈现。去年4月,海燕出版社出版了孟会祥先生的《竹堂文丛》,包括《笔法琐谈》、《竹堂笔记》、《书法直言》、《襄城》和《曾经》,可谓好评如潮。试想,当今走红的书法家中,能一下子拿出这些书法研究、书法评论和文学创作成果者,又有多少人呢?

  苦心人天不负,我们相信,德业双修、书文并重的孟会祥,一定会写出更多的好文章,写出更多的好书法。

  孟会祥别署竹堂,1965年生,河南省襄城县人。现为《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广东书法院客座研究员,甘肃省书法院顾问,河南省中国书法院副院长。发表书法评论类文章百余篇,数十万字。参与编著书法论著、教材二十余种。出版有《竹堂笔记》、《笔法琐谈》、《村里的事》等书。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