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往事勾沉

中条山国军如何丧失八名将领

发布时间:2014-01-28 08:0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中条山简介: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最高峰为海拔2321米的垣曲历山舜王坪,山脉平均海拔1249米。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地,南临一泻千里的滚滚黄河。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中条山归属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1938年春,山西境内的中国军队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并坚持近3年时间。

1940年11月,山西各条铁路线上的硝烟渐渐散去,八路军组织的百团大战也进入了尾声。这个秋天,几十万八路军活跃的身影深深刺激了日寇的神经。对于新一年的战略,华北方面军司令多田骏要求参谋们拿出一个方案来。

是对付八路还是对付国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部产生了两种意见,鉴于百团大战的冲击,参谋第二课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把作战重点放在“剿共”方面。

谁知道这个方案遭到第一课的参谋极力反对,他们向多田骏报告,百团大战爆发,晋中日军告急,但因为中条山国军十数万人马的牵制,日军南线三个师团不敢抽调大部队应援,从而导致对付百团大战的兵力捉襟见肘。

除此以外,日军也非常清楚中条山的国军是难啃的骨头,从1938年春天开始,国军就如钉子一般扎在中条山中,纵然经受十二次围攻,依然屹立不倒。

远的不说,40年春天,日军动员36、37、41三个师团20个大队3万多人发动针对中条山的晋南作战及乡宁作战,加上最后国军在晋南的反击作战,前后历时三个月,以日军失败告终,损失兵力五千人。这场发生在1940年的中条山战役鲜为人知,国军一方也极少宣传。但对于日军来说,印象相当深刻。

权衡两份报告之后,多田骏决心已定,当侵华战争进入到第四个年头,华北方面军的作战重点就是拔除这根插在黄河北岸的钉子,“当前任务在于消灭和扫荡盘踞在晋豫边区的中央军主力,消灭其在黄河以北的势力。”

磨刀霍霍

日军方面为了应付这次大规模攻势,对整个在华日军进行了动员,先从华中调来第33师团配属第一军(驻晋),从十三军(驻沪宁)调来的第17师团配属第十二军(驻鲁),腾出第21师团作为华北方面军直辖。命令第一军所部从山西方面攻击,直辖的第21,第35师团从河南省方面进攻。

1941年4月12日日苏中立条约签署,没有后顾之忧的日军又把驻东北的关东军飞行第32、第83战队调入关内,参加此次作战。

日军为此次作战动员了包括第21、第33、第35、第36、第37、第41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4、9、第16旅团在内的大批兵力。这些部队总共42个大队,其中35个大队投入作战。35个大队是什么概念,规模浩大的武汉会战日军动员140个大队。10万日军集结,超过41年同期进行的任何一场战役。

为了获得更好的出发态势,日军在战前进行了序战准备,3月份打击了27军;同时又以第37、第41师团对国军15军进行扫荡,廓清了出发地域,为作战创造了有利态势。

日军的部署是中间开花,从一字长蛇式的中条山防线中路切开,直插中条山根据地的垣曲,并且突至黄河岸边,将根据地一分为二各个击破。具体部署以36师团,独立混成第9旅团构筑内包围圈,37师团、41师团构筑外包围圈,将中条山西麓之第五集团军包围歼灭。

为此日军部队组织了多支由步、炮、骑、工、辎重兵组成的挺进支队执行穿插任务。和过去十二次作战逐步推进的战法不同,日军使用穿插渗透,分割包围新战法,以图一举歼灭中条山国军主力。

这一战法在一年之后的东南亚战场成为日军的拿手好戏,英美军队均吃过大亏,但第一次运用却是在中条山。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