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人物风采

古今相融 风格独特
——桑仲元其人其书

发布时间:2013-12-04 08:4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张春华

  海上著名书法家桑仲元,笔名桑铁,1944年出生,浙江鄞县人。1965年任职于上海上南中学,1990年秋调任上海大同中学专职书法教师。中国书协会员,曾任上海书协第四、五届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

  桑仲元是浙江鄞县人。童年时代他即遵循前辈的教诲,从唐楷入手,遍临欧、颜、柳诸家名帖,并以沈尹默先生之用笔理论为指导,斤斤于点画下笔处,后广泛涉猎汉魏六朝碑版及历代名家墨迹。重视对传统的继承,在“法”中求“意”。

  作为具有40余年书法教学经历的桑仲元,对于书法师承方式,有着独特的主张。他认为,书法学习的对象,是由远及近,从传统的碑帖入手,还是由近及远,从当今的流派入手,这不是几句话就可以作出判断的。当然,找一位能接近的书家,亲蒙口传手授是最幸运的事。但由于学老师的手迹太易上手,先入为主,十有八九往往终生被老师的风格罩住,无法跳出。他表示,对于有缘拜识的名书家要虚心求教,却不可迷信。那种不肯花苦工夫,只是借师名而沽名,其必然是表面的花哨。

  桑仲元还认为,把老师作品中属于形态特征的成分,不恰当地夸大成习气,这样必然会把历史上宏富的传统精华抛于一边,还自以为“笃守师训”。而从老师这一头来说,要有宽大的胸襟。虽应有自己的艺术主张,却不要以门户之见影响学生,真心实意地启迪学生,指导学生早日师承传统,吸取更多的养分。

  长期以来,桑仲元甘于寂寞,在致力于书法艺术创作的同时,不断研究、探索。他挥毫速度极快,但见他一管在手,潇潇洒洒,笔走龙蛇,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总是一气呵成。精美的墨痕,跃然纸上。

  桑仲元诸体皆擅,但他的楷书和行书最为世人所称道。与时下争相怪异的书风截然不同的是,他的作品雄浑劲健,洒脱而大气,用笔沉稳又无浮躁之迹。他先后参加了迎接澳门回归上海书法篆刻展、迎接新世纪上海书法篆刻大展、中国书协会员精品展览等,被上海中国画院前院长、著名书画家程十发先生赞评为“以其融历朝诸家神韵,树自家风格于一炉的书体”。

  对于社会上流行的创新书风,桑仲元颇有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侈谈所谓的“创新”,在其最具诱惑人的同时,也在糊弄着人。直面经典要紧的是“接脉”。唯有不趋时弊,戒绝狂躁,沉得住气,才会出真成果。

  如今,年近七旬的他,写字、读书依然是他每天必修的“功课”。虽然他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为人平和,不事张扬。他说,对于书法家来说,书法创作要投入大量的艺术劳动,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在他看来,笔法、结体、章法终属技法上的修炼。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才是一位有承担的艺术家必须突破的“瓶颈口”,这必须靠勤学中的感悟。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治学精神。

  衷心祝愿他,在不懈的艺术追求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桑仲元1944年生于上海,笔名桑铁,祖籍浙江鄞县,斋号“铁砚堂”。

  曾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上海大同中学专职书法高级教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上海市及国内外书法大展,并多次获奖。并有作品为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博物馆、美术馆及名山寺庙、曲阜碑林等数处碑林勒石收藏。出版有《桑仲元书法作品集》《桑仲元书金刚经》《桑仲元书千字文》《桑仲元书太上感应篇》等,编写有上海高中生选修教材《书法》,个人艺术广为《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新民晚报》《联合时报》等多家报刊介绍。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小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