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镇江保卫战遗址今何在
——写在第一次鸦片战争镇江保卫战爆发170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12-07-20 09:09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包婷
烈士陵园忠烈亭。张立华 摄

  170年前,英国侵略者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发动扬子江战役。在坚船利炮的掩护下,英军长驱直入,相继攻陷平湖、吴淞、宝山、上海后直逼镇江。然而,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侵略者没有想到,装备简陋的镇江守军不仅没有举城投降和闻风而逃,而是进行了殊死抵抗,直至全军壮烈殉国。这次战斗成为伟大导师恩格斯的文章中,唯一记录下的中国人民抗击英军的事例,更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在世界反抗殖民地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如今,170年过去了,有着两千年历史的铁瓮城早已深埋在历史尘烟之中,这次载入史册的抗英战斗又留给后人怎样的痕迹呢?近日来,笔者特地对镇江保卫战遗址走访了一番。

  第一类 保存良好

  圌山古炮台   

  战争回放:1842年7月,保卫镇江的外围战在圌山关打响。7月13日,英军先遣队“伯鲁多”号及“复仇”号两艘军舰驶近圌山。遭严阵以待的圌山炮台驻军开炮射击,并击中敌舰后舱,迫使英舰退回。7月14日,英军调集9艘军舰再次来袭,圌山守军仅130人,面对来犯的英军舰船,毫不畏怯,打得敌舰始终不能上行一步,直至弹尽台毁,守军将士才忍痛撤离,圌山关防线失守。

  遗址现状:位于圌山风景区内,保存良好。遗址前立有“圌山抗英炮台遗址”纪念碑,现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圌山风景区著名景点之一。 

  焦山古炮台

  战争回放:1842年7月15日,英军舰队对焦山炮台发动猛烈炮击,驻守炮台的蒙旗兵百余人,面对数十倍于己的英国侵略者,临危不惧,发炮还击,炮弹打完也决不后撤,在云骑卫巴扎尔带领下视死如归地与英军展开肉搏血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遗址现状:位于焦山风景区内,共有8个炮垒,经多次维修,保存良好,现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焦山风景区著名景点之一。

  第二类 重新修建

  忠烈亭(北门遗址)

  战争回放:1842年7月21日上午7时,英军第三旅在北固山后峰登陆,越过中峰后,在英舰重炮掩护下攻打北门(即十三门)。守卫在北门的青州兵,立即用火绳枪猛烈射击,击中、击伤两名英军上尉,并拆掉城垛,临时架起大炮抵御侵略者。激战1个多小时后,旗兵的大炮炸裂,英军从侧面涌向城楼。守军在城楼上与英军进行肉搏战,宁死不屈,最终北门失守。

  遗址现状:原址位于北固山中峰镇江烈士陵园一带,现已无任何地面遗迹。2002年时值镇江保卫战爆发160周年之际,在十三门原址修建忠烈亭(位于镇江烈士陵园内),亭内竖有石碑。现为镇江烈士陵园红色教育景点之一。

  第三类 有待开发

  象山古炮台

  战争回放:1842年7月15日,英舰队驶抵焦山口,遭到象山炮台守军炮击,英军在炮火掩护下派汉奸驾驶小舢板登陆。副都统海龄和参赞大臣齐慎领兵击退登陆者,英军见守兵队伍整齐,反击猛烈,乃掉转船头退往圌山关。7月17日,英军5艘军舰集中火力,轰击象山炮台,护炮土墩大半被击毁。此后,海龄见城外无法防御,即将炮台旗营官兵调入城内布防。

  遗址现状:2010年5月,随着象山的开发,施工人员在象山东峰发现炮台遗址。经文保专家杨瑞彬提供资料证实,象山脚下的古炮台遗址为同治年间所造江防炮台,而山顶的炮台为光绪年间所造。虽然两处遗址均非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所建,但依然有保存开发的必要。

  第四类 踪迹全无

  镇江西门(主战场)

  战争回放:西门是英军攻城的主战场。北门和西南郊开战后不久,英军第二旅和海军陆战队即从陆路和水路同时攻打西门。面对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敌军,西城守军狠狠反击,仅在10分钟内就击伤英军16名和8名炮兵,海军陆战队指挥官克鲁其也身负重伤,被迫退出运河。随后英军增派兵员,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形势下,西门告破,但镇江守军坚不投敌,随后在城内小教场、高桥、范公桥等地与英军进行激烈巷战,仅在高桥就毙伤英军官兵40多人,侵华英军总司令也险被火绳枪击毙。

  遗址现状:当年的西门已渺无踪影,1845年在西门建造的忠烈祠和忠烈祠碑也均毁于战火,仅在原址附近留有西门桥,位于大西路东端。几年前,西门桥重修时,有关人士曾提出,在桥旁修建西门战场纪念碑,以铭记历史,教育后人,展现镇江英雄之城风貌,但提议未能实现。

  大沙炮台

  战争回放:1842年7月13日,英军先遣队“伯鲁多”号及“复仇”号两艘军舰驶近圌山,遭到圌山清军顽强抵抗,大沙炮台守军也协同作战,激战一个多小时后,英舰退回三江营。7月14日,9艘英舰再次来犯,因敌众我寡,清军未能阻挡住英军。

  遗址现状:位于高桥四支河东端的江边。上世纪50年代,地面还存有调整大炮方向的槽和两座被当地人称作碉堡的建筑物。上世纪60年代末原址建为麻袋厂。本世纪初,这里被彻底铲平改建为造船厂。

  范公桥

  战争回放:1842年7月21日,英军三路进攻镇江。西门作为主战场被攻陷后,守城清军与英兵在小校场、范公桥等地展开激烈巷战,寸土必争。虽仅有长矛、大刀等落后武器也绝不投降,宁愿与敌同归于尽。

  遗址现状:范公桥原址位于梦溪广场(东门)附近,为北宋范仲淹始建,南宋辛弃疾复建。1998年在正东路扩建工程中遗址曾被考古发现。当时,宋代桥石大半保存,桥体跨度长约40余米,桥下河床遗址即在酒海街和上河边之间地下。因正东路工程,遗址被填埋。

  阳彭山、银山门

  战争回放:1842年7月20日,英舰炮轰象山炮台,海龄见城外已无法抵御,便将炮台守军调入城内,布于四门昼夜严加防守。此时,参赞大臣齐慎、湖北提督刘允孝率兵分驻于阳彭山和银山门。7月21日,英军分三路攻城,并在阳彭山、银山门一带与齐慎、刘允孝所率绿营军交战,清军寡不敌众,弃营撤退。  

  遗址现状:阳彭山是镇江古城外西南方南北向绵延的山丘,大致的位置在中山桥外,北到宝盖路,南到东岳庙,包括广东山庄、恒顺醋厂。银山门则是指大西路和伯先路的交会处,历史上叫做银山门。如今阳彭山一带早已被商铺楼房民居覆盖,银山门现为西津渡历史街区的一部分。

(作者:  责任编辑:宋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