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鲁迅与他六十年
——王春森和他的《鲁迅新闻观及其报界缘》

发布时间:2012-07-06 08:51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 花 蕾
王春森近照 花蕾 摄

  他,一辈子热爱鲁迅;他,一辈子从事新闻工作。工作特点和爱好结合到一个点上,这就诞生了王春森的《鲁迅新闻观及其报界缘》一书。

  润州山路3号大院里,王春森的家很狭小。他的房间兼着书房、会客室、卧室等用处,墙上挂着“双夕斋”的横幅。老先生得意地说,这名字是他和老伴商量出来的,他们老两口都是鲁迅的爱好者,鲁迅的书房曾叫“且介亭”,是由“租界”二字拆出来的。而他们的“双夕斋”来自一室多用的“多”字,多字,两个夕也,这就是双夕斋的由来。

  王春森喜欢鲁迅的经历可以追溯到小学时期,那时他的父亲是个鲁迅迷,收集了不少鲁迅的作品。王春森看的鲁迅的第一部作品是《社戏》,读了以后觉得兴趣盎然,从此迷上鲁迅,一发不可收拾。小学毕业前,老师布置过一个作文题《我的理想》,王春森老实不客气地写:“我要成为鲁迅那样的文学家。”从中学起,王春森就开始使用“纪迅”这个笔名:纪迅,纪念鲁迅也。

  王春森的家中处处可以看出鲁迅的影子:两个书橱里,大多都是不同版本的鲁迅著作和鲁迅研究资料,床上挂着朋友给他写的鲁迅《自嘲诗》,提到鲁迅,他更是如数家珍:鲁迅比我大60岁;他17岁到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求学,我也是17岁到南京的江苏省新闻专科学校上学;鲁迅的儿子比我大12岁,而鲁迅的孙子又比我小12岁……鲁迅这个名字,简直已经揉进了他的血液里。

  中学毕业后,王春森上了江苏省新闻专科学校,1961年分配到镇江日报,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王春森后来又换过工作单位,但是始终从事新闻工作,一直到2001年4月,他才从丹徒区广电局退休。

  身边的朋友知道他喜欢鲁迅,知道他老早就接触鲁迅的作品,老同事经常跟他开玩笑,“你的笔名都是纪念鲁迅了,为什么不干脆研究鲁迅呢?”王春森觉得工作时自己很忙,当时单位只有两名记者,有时自己还得干编辑的活儿,而研究学问,是要沉下心来,要能坐得住冷板凳的。另一方面,读透了鲁迅的作品和若干研究鲁迅的书,发现别人研究的都是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等,研究他的新闻作品的少,他那时就打定主意,研究鲁迅,要从他的新闻作品入手。这个念头,临到退休时越来越强烈。

  于是,在2001年他退休后,立即开始着手把想法化为行动。王春森买了大量的资料,再次通读跟鲁迅有关的作品,包括书信、日记、报纸等。老伴则负责帮他收集整理资料。一切顺利进行时,老伴许兰芳突然去世,这个打击一下子把他击懵了。

  等适应了一个人的日子,王春森打起精神,不顾常年不治的气管炎等疾病的纠缠,开始动笔写这本寄托了自己全部感情的书。资料,前后翻查了一亿多字,写进参考书目的只有五千万字,没写进参考书目的还有五千万字;《鲁迅全集》《鲁迅著译编全集》《鲁迅译文全集》《鲁迅先生纪念集》……这些大部头他一一重新啃过;《鲁迅研究月刊》从2002年开始订阅,而1980年创刊号到2001年的,全部从编辑部邮购买来,一期不拉,细细研读。把这些资料,看过,细细消化了,从中提炼自己的观点。王春森说,有些人搞研究,是先确定自己的观点,再根据观点找材料佐证,材料为观点服务,而他则是先研究文本,从材料出发,再总结观点。王春森说,绝不能歪曲鲁迅的观点。

  在研究的过程中,各个资料经常会有说法不同的地方,比如某刊物何时创刊,每本书说法不同。逢到这时候,王春森就用笨办法,不辞辛苦地去找这个刊物的创刊号或创刊号的照片,由此来确定正确的日期。像《救亡情报》,创刊日期资料一直说得很模糊,王春森找了很久,在《人民政协报》上看到了一张《救亡情报》创刊号的照片,终于查出创刊的准确日期是1936年5月6日。

  王春森先把跟鲁迅有关的报刊人名整理出来,根据这个单子慢慢写作。一方面还经常跟鲁迅研究专家通信。所以进程相当缓慢。

  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中,王春森把自己的生活要求降到了最低,一个星期只烧一次荤菜,比如烧只鸭子,放在冰箱里,每天热了吃,然后每顿烧个番茄蛋汤之类的简单的汤,就把饭吃下去了。衣服,他常常穿的有的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有时候写到中午一点才想起来吃饭,晚上呢,有时则写到两点才想起来睡觉,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偶尔看望一下老朋友,他的时间几乎全部花在这本书上。

  2011年12月,这本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的《鲁迅新闻观及其报界缘》终于完稿,方格稿纸一丝不苟地写了1000多页,每页清清爽爽,没有一丝污迹,总重量有六斤多重。本书总结了鲁迅对于新闻的观点:社会报纸乃出版自由之产物;国民运用报纸话语权乃有别奴隶之标志;社会报纸具有多种功能;社会报纸须讲良知和社会责任;社会报纸当给时代、社会作实录才是;社会办报要顾及对象、实效、文风、特色。罗列了鲁迅接触的中外新闻报刊和中外新闻界人士,并整理了鲁迅新闻系年。

  王春森说,编写这本书,支撑他的一个信念是许广平的一句话:“在新旧转变期中的一个文化工作、社会改革者如鲁迅先生,我们任何人都可以研究他,这是超乎捧与骂的一种任务。”王春森说,他的信念是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至于结果,能作拾遗补缺填空的铺路石和引玉之砖就足矣。而作为第一本系统研究鲁迅新闻观的著作,正如鲁迅研究专家王世家在写给王春森的信中所说:“更翔实、全面,补充了鲁研史料上的一项空白。”

(作者:  责任编辑:宋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