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文学茶座

昔日柴炭行

发布时间:2012-06-01 08:40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刘广志

  镇江在历史上是座南来北往的重要商埠,商贾云集,堪称繁华一时。在我记忆里,60多年前的镇江江边一带,除云集一批木行外,还有一些柴炭行分布在码头附近,如中华路口著名的同昌炭行、苏北路上的大来炭行等。

  柴炭行主要经营木炭和杂树棍、木椽子。木炭是取暖或燃料之需,杂树棍、木椽子则是用于搭建简易棚屋的建筑材料。有的大柴炭行只经营木炭,小的柴炭行另外经营建筑材料配套用的芦席等。

  木炭是林区伐木后,将一些树木枝丫等下脚料,经过烧窑后形成产品。木炭的销售对象除医院、酒馆、饭店外,还有旅馆及居民用户。镇江人有个习俗,即每到除夕夜,都要用炭缸烧盆“元宝火”,意思是讨吉彩。

  提起当年木炭,还真辉煌一时。抗日战争末期的汪伪时代,汽油极度缺乏,私人经营的车辆便将燃料由汽油改成木炭。我那时在南京工作,从下关车站至新街口、大行宫、夫子庙等处,都可雇乘出租车,这些出租车无不普遍使用木炭作燃料,因为日耗量很大,木炭能量毕竟比不上汽油,因此往往半途抛锚,车主不得不停下车来,使用人工加上手摇机加炭发火继续行程。在镇江开设炭行的亲友非常精明,获知这一信息后,频繁地往返于南京与镇江之间,与南京客商联系交易。

  1956年以后,随着计划经济的开展,一批私营柴炭行便不复存在,或转行或歇业。我家原有一只紫铜火锅,每年在冬季都用它来烹饪汤菜,基于此后市场很难买到木炭,便只能束之高阁。

  我市中华路人民街和鱼巷之间至今还有一条叫柴炭巷的小巷,长150米,南北走向,南至大西路,北至中华路。据清《丹徒县志》记载:称柴炭巷,因是柴炭(木炭)集散地故名。在我记忆里,70多年前的柴炭巷就已无柴炭行业,而是开着几家药材行和北货行。

  科技推动着社会发展,如今木炭已被煤气、电气和空调所取代,历史留下的足迹,只能凭借一些文字来留做记忆了。

(作者:  责任编辑:宋君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