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留下更多的 “文化空巢”-镇江金山网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热点推荐

莫留下更多的 “文化空巢”

发布时间:2009-07-31 17:37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最近的一次文化创意产业论坛上,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谈到了在当今历史遗产、传统文化保护方面日益严重的“文化空巢”现象:来自各地的大量历史遗存进入市场后,再没人知道这些东西确切的出处,它所承载的文化和风俗信息便立即消失。另一面,那些古村落和历史街区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内涵被掏空了,失去了见证物的历史会变得虚无缥缈,建筑残存的古村落大部分已徒具美丽的容颜。“文化空巢”该如何积极应对呢?冯骥才说,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建立各种小型博物馆。

  记得冯骥才几年前就十分关心这种“文化空巢”问题。他在贵州省进行美术遗产普查时发现,许多苗族侗族村寨中已经看不到那种古老而迷人的服饰了。再比如老家具,在山西的村落无法再找到像样的“山西货”,在山东大地上也很难碰到那种淳朴的“山东货”了。的确,一些地方的那些历史形态犹存的村落与街区,远远看去,似是不错,古建筑一幢幢优美地立在那里,可是如果穿门入户就会发现,历史只是在它的躯壳上,并不在其中,里边的家具什物早都面目全非,看不到任何地域特色和文化细节,这就是已经出现了可怕的“文化空巢”!

  近日,笔者看到了《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北京城就容不下一个梁思成故居?”这样的新闻。70多年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曾经居住在北京北总布胡同24号院,从1930年到1937年,他们从这里出发,完成了对中国古代建筑群落的大部分考察。这段时间里,梁思成和林徽因发现了赵州桥、应县木塔和五台山佛光寺等古代建筑遗迹。有人评价说,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这6年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考察,不知道中国文物的现状会变成怎样。作为北京城市规划史上的重要一笔,梁思成曾在“梁陈方案”中,主张全面保护北京旧城,并为此奔走呼吁。最终,他没能使北京旧城摆脱被大肆拆除的命运,但在许多人心里,梁思成成了守护北京旧城的象征。然而,如今这种被拆除的命运,终于也落到他自己的故居上来了——梁思成的故居将被拆除,用作商业项目建设。

  看到这样的新闻时,文化的命运不禁让人牵系、忧虑。据有关资料介绍,21世纪全世界最触目惊心的例子,当属北京。北京的老胡同从2000年起,以一年600条的速度被拆除,成百上千栋历史建筑被铲平,所有的马路都在拓宽中,没有任何人能阻挡推土机的急速进度……并不只有北京是这样的,想想,各地还有多少古建筑、古院落、古文物这些历史遗迹正在遭此同样的命运?一个个历史古镇,可能出于旅游或搞建设的目的,大事开发,填土、造景、设缆车、建旅馆、砌桥铺路、开餐厅,而文化的质感和历史的内涵被彻底牺牲,一直到古迹古镇完全“死亡”为止,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让文化成为了祭品……

  为了保持历史的连续性,保持我们与历史和传统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尽心尽责保护历史遗迹,尽最大可能保留下真实的历史样式,留住我们的历史记忆,莫遗憾地留下更多的“文化空巢”。

(作者:袁跃兴  责任编辑:陈洁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