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频道:新闻导读 | 好书快读 | 悦读文字 | 情调生活 | 艺海拾贝 | 翻阅镇江 | 往事勾沉 | 名人风采 | 文学茶座 | 原创文学
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翻阅镇江
站内搜索:


阳光下的青墩

发布时间:2006-02-22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六千年前,这里青鸟飞过……

  河畔草青青,呦呦鹿鸣。海安这块凤形墩地上,曾穿越古今的阳光,亚热带的季风,我们可以想象,这里曾蹒跚过亚洲象,走过麋鹿群。林间水边,凤尾草摇曳着古老的时光。青鸟盘旋啸鸣―――向南,江声浩荡;向东,黄海滔滔。循着青鸟的歌声,先民们跨过天堑,踏浪而来,刨榛辟莽,叶落青墩……

  开疆拓土的先民临水而居,播种稻谷、茨实、核桃;烧制朴拙的器皿,隔海隔江采玉石,制出各种用具饰品,捕鱼捞虾、摸蚬拾蚌,逐鹿青墩;用陶纺轮来纺植物纤维,用骨针缝制衣物;用猪獠牙换取实物……从此青墩、吉家墩一带的干栏房,树皮葬荫庇着海安先民生前身后的家园。

  精美的陶斧是否作为权柄的表征而陪葬,影射着“断竹续竹,飞土逐鹿”的浪漫狩猎?如今它正陈列于南京博物馆,安享着“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之尊荣;形式多样的陶纺轮则是温暖的陪葬,讲述着先民安居乐业的真实故事;鹿角回旋镖的射程是5000多年哪,一不小心竟射成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会标……开拓的青墩人,用勤劳和智慧谱写着一曲旷古绝唱!值得一提的是,青墩新石器遗址出土了丰富的陶器,缸、杯、钵、盖、鼎、豆、罐等等。这些物品大部分是单色的,磨得很光滑,上面有规则的几何图形,线条简洁流畅,在那样的远古时代,人们已经力图使器皿外表美观。这桩桩件件,从抟土做模,到转手使用,到入土出土,有多少双手曾抚摸过,又有多少时光曾穿梭过!

  最早的文明是共享的,青墩文化是开放的。在长江以北,淮河之南,运河以东,黄海之西的这块海拔只有3米的土地上,无石无玉,却出土了玉璧、玉环、玉坠,石斧、石锄、石锛等等。可以想见先民们胸襟是开放的,他们与其他部落互通有无,改善和装点着单调的生活。青墩,五千多年前就以开放的胸襟接纳了先民们,先民们又以开放的胸襟,联系远近部落,发展和壮大自己,从而进行更有效的生存斗争,渐渐走出了一个文明的轮廓。

  青墩,在阳光下静静的,没有一点响声,恍如梦境。壁立依然的凤尾草,穿风尘赶日月,携着不弃的情怀,很随意地散漫着,到处都是,真真一副千万年一直如此的样子。“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的先民们,在生存的余裕中,思索着宇宙人生的大道,刻下了富有启迪意义的道道刻纹和点点锥痕,恒久地提醒着“天人合一”的道理。

  东塘河水清涟涟,有女河畔濯衣物。凤凰桥头,“护国寺”法相森严,阳光灿烂。迎面走来一拨一拨的人们,老的少的讲述起这块土地来都如数家珍:这里有薛仁贵东征时留下的水井,有唐小王的墓藏……关羽岳飞同享祭祀,神马抗倭,人神相通,佳话连连;干河求雨,蚌壳排龙,鹅蛋点睛,天人交流感天动地……

  传说不是历史,但与历史有关。历史底蕴深厚的青墩,让人有种叶落归根的感觉。历史是我们的起源,是一种无法抹去的记忆。当你一转身,你会发现,过去一直在你身边。

  

  

(责任编辑:
 

金山论坛】 【返回频道首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