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频道:新闻导读 | 好书快读 | 悦读文字 | 情调生活 | 艺海拾贝 | 翻阅镇江 | 往事勾沉 | 名人风采 | 文学茶座 | 原创文学
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翻阅镇江
站内搜索:


西塘之恋(图)

发布时间:2006-02-22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泛着水汽的雾霭,我终于迎来了古镇西塘寂静的清晨。

  当三轮车穿过深幽的小弄,当我的脚第一次踏上这千年的古镇,我的步伐显得有些不平实和厚重。一颗长久被城市浸染的心,立刻有一种被历史抽空净化的感觉,瞬间又变换着迷恋与久违的敏感。或者说,走进西塘,你就会发觉它的灵魂所在,就像千年以前无数平民百姓的旧影依旧隐隐暗藏在这座古镇的每一个角落里,过着他们千年以前的生活。

  西塘不像其他江南古镇,它特别静,是清静、幽静、恬静的那一种。

  踏着青石板,游在这深深的弄巷,西塘的晨俨然就是一幅幅古画。在这里,你无须编辑你相机的特效与技术,只要会照相,西塘呈现给你的是它千年来不断积累的颜色和底蕴。站在桥的这头望着桥的那边,稀疏的垂柳在晨雾的笼罩之中,尤显得迷蒙多姿。那一轮红红的日出在雾气的浸润下,也显得憨厚与羞赧,隐隐地闪着红色盖头的幸福。三三两两的船只轻拂着水面,由桥的这头缓缓划向那头,然后慢慢地在你的视线中远去远去,然后模糊。沿河的烟雨长廊垂挂着红色灯笼,还有几家酒家支起的镶着红色边框的黄色旗幡,在晨风的扇动下,跳着迷你的色彩,让人久久凝视、思考。

  说到宅院,西塘的宅院建筑强调“以暗为安”,古朴而不张扬,站在任何一座宅院门口,都看不出丝毫的恢宏之气,这大概与西塘人平静谦和的心境和性情有关,如现代人所说的“银不露白,暗可藏财”。我和友人投宿的也是一家古朴而不张扬但年代甚为久远的景内大宅“慎德堂”,宅主姓郝,我们叫他郝叔。“慎德堂”和其他江南古宅一样,已经有些破旧了,像一个爬满皱纹的老人,黑黑的印堂,黑黑的服饰,嘿嘿的笑容,半佝偻着身。每天以新鲜而又习以为常的目光打量着三三两两的游人,时不时流露出善意和友好的微笑。

  然而来到西塘,就要谈谈西塘的长廊和古弄。

  长廊是西塘最佳妙的风景之一,婿河岸边,绵延一千三百余米,宽两米有余。一边临水傍河,一边依附民宅,环境特殊,氛围特殊,韵味特殊,连作用也特殊。长长的廊棚,由古朴的木质材料建筑而成,重重叠叠,鳞次栉比的墙檐在水面波光的泛射之下,折射着暗涩的灰影。当夜色来临,华灯初上,四周一片寂静,自己的心跳和那怀旧的情结在隐隐轻蹑中纠结的时候,在烟雨长廊中漫步,应是一种惬意的情调吧!如遇下雨,在古意的长廊下聆听木棚被雨点轻敲的心声,看着那一串串晶莹的雨珠从廊檐垂滴而下,舒溶在娴静的河面上,卷起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在层层的水雾中恣意弥漫,然后任自己的心情被感染,任自己的灵魂被涤荡,任生活中的凡尘俗事随波远去,想想那份心情,将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怡然与舒畅。

  弄堂是西塘的脉络。大小弄有一百二十多条,宛如一百二十多条纽带,牵着过去和现在。最宽的弄约一米开外,最窄的弄仅限一人侧身而过。因此西塘历来有“一弄两重天”的说法。一头是尘世的喧嚣,一头是桃花源的宁谧,一头是明清的风骨,一头是现代的繁华,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一头是酒绿灯红之地。这里,听不到人声鼎沸;这里,看不到车马熙攘。一头扎进去就不知道地界与年代,一切都在变化中进行,一切都在安谧里过渡,没有声响。弄堂里,偶有人露出头来,你也不知道他是从哪个地界来,到哪个朝代去,只好侧着身子让道过去。因此在西塘的弄堂里溜达,最好不要走得太快,不然,一不小心就会跌进历史的岁月中,明清的年代里而回不来。

  那一夜我失眠了,实在躺不下去。

  于是想起沈从文致他心爱的女人:“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女人。”那就是你―――古镇西塘。

  

  

(责任编辑:
 

金山论坛】 【返回频道首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