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频道:新闻导读 | 好书快读 | 悦读文字 | 情调生活 | 艺海拾贝 | 翻阅镇江 | 往事勾沉 | 名人风采 | 文学茶座 | 原创文学
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翻阅镇江
站内搜索:


揣读山泉(图)

发布时间:2006-02-22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泉,最初的印象便是来自古人的诗句。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苏轼的“两岸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又如杨万里的“泉眼无声惜细流”;还有清人的“清泉自爱江湖去”“风声云飞飞,泉声石涓涓”“十里山泉响蛙声”等等。后来,又陆续阅读了中外的一些散文名著,如普里什文的《山泉》、东山魁夷的《听泉》、郁达夫的《泉》等等。对于泉的或诗或文的形象描述,虽然也在审美上获取一些认知,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谈不上深层的立体的诗情画意的体验。

  但是近日去风光旖旎的张家界旅游,山中一夜,耳闻目睹,身心并用,真正地感受了山泉的声色行灵,风流韵致。

  那是秋日的一个下午,将近黄昏了。我们一行数人在一处叫做水绕四门的深山人家的旅馆住下来,我匆匆洗一下,就急于出来看山景。因三面都是城堡似的峭拔高山。我只好信步向东面的豁口处走去。刚刚走有几分钟,便听到一片水声。我循声而至,一条山泉便赫然在目了。弄不清它的根蒂和源头,只见它自东山的诸石壁的褶皱里滋出,或喷薄而出,或漫漶而流,或飞流直下或曲折逶迤,汇至山下,已是蔚为可观,赶到我的眼前,更是令人惊叹的了。

  那水势平缓开阔处,涟漪不兴,水质清洁,细沙微石,纤尘不染,连沉静于水底的树叶的纹脉,也历历可辨。若是溪床逼仄,或有巨石横亘,便形成激流响滩,浪花出高扬,青白若雪,且一拨接一拨,前仆后继,层出不穷。静静观之,令人顿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浩气。

  山里的夜来得早些,正痴痴地看泉,青霭却浓浓地灌了过来。半牙山月已远远地贴上了东天,呈现出山高月小的荒古之感。明丽淡雅的山泉也隐于苍茫之中了。

  用过晚饭,正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初夜时分。我便重返泉边。月下的泉,难识真颜色,加之月牙高茫,夜色朦胧,那泉便是一片的朦胧。就是那不屈的浪花也十分幽暗。看泉不成,便来听泉。独坐于泉里的一方老石上,双手抱膝,二目微合,像禅定般六根清净,万念不存。此时,以双耳为打开的音量开关,整个凡身俗胚便沐濯在无边无垠的水声中。我不懂水经,也不谙音律,但凭白日的观察和生活经验,完全能分辨出泉声之ABC。那訇然如雷、回声盈耳之声,是泉自高处跌入石潭之故;那哗哗的急响,是泉泄卵石滚过浅滩的呐喊;而幽幽咽咽、如怨如诉的汩汩之声,则是遭遇顽石回流成漩后发出的倾诉;风行水上、从容不迫的声响,便是泉过平坦舒缓之途轻歌徐进的吟唱;而偶发的嚓嚓嚓、近似打水漂的连发清音,却是青蛙们水上舞蹈的插曲……我们沿着泉畔走,那哗哗、訇訇、汩汩、潺潺、叮咚之声,汇成特有的天籁交响,使我留恋陶醉中忽发奇问:这泉究竟从哪里来?又究竟要到哪里去?如此匆匆忙忙,昼夜不舍?难道就是为了人们所称扬的“清泉自爱江湖去”“终归大海作波涛”吗?我看也未必,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干嘛就要奔湖啊海啊地去?那么是为了和时间赛跑,以赢得把握时间的主动权?这也有失冷静。铁的规律显示,和时间相拚,时间无损,而只能拚掉自己;不如养精蓄锐,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不虚掷光阴便好。倘若山泉的奔流不息,是为了追求一个过程,张扬个性,焕发生命的活力,创造自身的价值,我极赞成。当然,历来是仁者见山,智者见水。以我的愚钝,岂敢强加于泉哉?

(责任编辑:
 

金山论坛】 【返回频道首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