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频道:新闻导读 | 好书快读 | 悦读文字 | 情调生活 | 艺海拾贝 | 翻阅镇江 | 往事勾沉 | 名人风采 | 文学茶座 | 原创文学
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翻阅镇江
站内搜索:


品味“千年学府”

发布时间:2006-02-22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清溪茂林之间,青舍密密,屋宇麻麻,这里隐存着一座雅致的庭院,庭院的门楼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额,这就是宋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载,弦歌不绝,故有“千年学府“之称。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

  书院大门,一副楹联特别耀眼:“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一副对联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高度褒扬了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南宋时期,朱熹两度来此讲学,书院盛极一时;明代中后期,书院再度复兴,大儒王阳明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之际,王夫之等四方学者络绎不绝来此讲学;晚清以后,这里更是鼎盛一时,培养出很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人才群体。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也曾数次寓居于岳麓书院,和蔡和森、邓中夏、何叔衡、谢觉哉、李达、罗章龙等大批师生一起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讲堂内有三块匾额,令人回味。一进讲堂,“实事求是”的匾额巍然高悬。“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汉书》在评价献王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讲堂的第二块匾:“学达天性”,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天性”是一种理学思想,“天”指的是天道,“性”指的是人性,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在讲堂的最后厅,“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所赐。“道”就是指理学,理学即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北宋时期,理学在洛阳传播,后来福建学者杨时到洛阳向程颢、程颐兄弟学习理学,到程家门口时,天正下着大雪,老师正在午休,杨时不敢惊扰,就站在门外雪地里,等到程颐醒来才上前请教,而此时门前积雪已有一尺多深,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且高兴地说:“吾道南矣”。

  岳麓书院在宋朝就成为了各种学术交流和各种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不仅仅推动了湖南教育事业发展,使得湖南人开了重视教育的风气,还为近代湖南人才辈出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文化基础。

  

  

(责任编辑:
 

金山论坛】 【返回频道首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