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频道:新闻导读 | 好书快读 | 悦读文字 | 情调生活 | 艺海拾贝 | 翻阅镇江 | 往事勾沉 | 名人风采 | 文学茶座 | 原创文学
您现在的位置: 芙蓉楼  >  翻阅镇江
站内搜索:


夜步清河坊

发布时间:2006-02-22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秋夜,绿树葱笼的杭州沉浸在桔黄色的朦胧灯景之中。沿着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微风徐徐送来桂花的馨香。走了约十分钟的路,一座青砖高堡的鼓楼耸立在夜色之中。飞檐拱门,我们匆匆穿门而过,再拐过一条僻静的小巷,只觉眼前一亮,前面灯火灿烂,一条平坦整洁的古街横在面前。街中心摆放着一盆盆红黄争艳的花卉,在花卉与绿树之间,坐落着一间间仿古木屋店铺,街两边几乎是一式的二层楼店面,雕花门楣,艺术木栏,古色古香,在皎洁的月光与橙黄色灯光辉映下,幽幽地透出古风文韵。

  夜空中传来阵阵悠扬地箫声,一位中等身材、手执纸伞、长衫飘逸的青年正走来,仔细端详,原来是许仙雕像。雕像身后,正是“保和堂”药店,门两边的楹联斑驳陆离,饱经岁月,字迹却清晰入木,一尘不染,“莫管货架药生尘,只要世间人无病。”店堂里,年轻的女店员正忙着看单秤药包扎,一派生意兴隆。

  幽凉的箫声越来越响,循声望去,前方五步开外的木屋店铺正围了三三五五的游人,柜台上摆满了长短不一的洞箫,板墙上挂满了二胡板胡京胡乐器,店门外坐着一位淡蓝长衫的中年老板,戴一无框眼镜,凝神吹奏。随着他的手指有节奏的起伏跳动,箫音动人心腑,浑身上下好像沁透了吴越秋夜的丝丝凉意。正如小铺楹联所书,“一口吹出心中气,二手拈来天外音”。

  “当!”一声锣响,引来众多游人的目光,一个身着清朝服饰的更夫,肩上扛着一面一米左右的大锣,锣后飘着一面镶边黄旗,“更”字大书旗上。橙黄色的灯光下,更夫长长的身影拖着锣声消失在人群中。

  再走三五步,“太极茶道苑”内,四五个年青的堂倌,一式的梳着清朝的长辫,戴着黑色瓜皮小帽,穿青长布衫,正在柜台前练习翻手倒茶的技艺。那一把纯铜的水壶嘴约有二米多长,两人相对而立,一人仰面向后,双手举茶盅于胸前,另一人背手抄后,执铜水壶向前倾倒,左右二人在一长者的指导下,扶住向后仰身的茶倌后背,反复练习多次,引来众多游人观赏。

  转过身来,稀疏的灯光下,一位身穿大襟衣衫的中年妇女,正在木盆搓板上浆洗衣服。井台上,一位中年汉子长辫在颈项围了一圈,他正躬起身,用扁担挑起打满井水的木桶。一位梳着齐耳短发的女学生,与另一位梳着短辫的姑娘正坐在一旁,剥着莲蓬头,不远处的地上还散落着一个莲蓬,外露的几颗莲子熠熠闪光。月光下,姑娘脸上闪耀着天真的笑容。众多游客在搓衣妇女、女学生的雕像旁留着影。

  我们走过了糖人店,活灵活现的糖艺品,让人为民间艺术家的巧手所折服。我们走过了江山虎店,一双双老虎头童鞋色彩缤纷,令游客目不暇接。我们走过了得胜糕店,岳家军的胜利和着甜糕的香味,仍久久记忆在人民心中。

  夜风吹过,我们缓缓步出清河坊。此时的我感到,与其说是逛街,不如说是在读一本历史书籍,看一部古代戏剧。清河坊的古街是这样面熟,熟悉的就像昨天刚刚来过,但又是这样的陌生。

  

  

(责任编辑:
 

金山论坛】 【返回频道首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