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线”漂亮转身“生态线”、“富庶线”
新坝:现代农业精彩破题

  本报讯昨天清晨,记者来到江苏扬中岛的北江边——新坝镇沿江现代农业园区,新鲜出笼的各类蔬菜、鸡鸭鹅及江鱼类农副产品已经装车上路,去处是城里打着“绿色招牌”的各大饭店。一眼望去,新坝沿江400米内的老埭已经全部撤出,用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沿江20公里,30多个现代化的规模农庄已经连点成片。

  江边的一家银杏山庄老板王凤祥向记者介绍:“我自己就在城里、镇里和农庄开了两家饭店、一个休闲会所,农庄的农副产品直接运往那里,这个从农庄经营中衍生出来的服务业,主打‘绿色概念’,一年下来有1000多万的生意,我盘算了一下,农庄纯农业产值是300多万,衍生的绿色服务业反而成了‘大头’。”据了解,光是农庄的“绿色概念”,就能“招金揽银”。此类经营“绿色概念”的会所和饭店,其所需蔬菜等副食品基本都是“沿江供给”,满足新型的“绿色消费”需求,收购价格是普通农产品的一倍多。而农庄为满足“绿色消费”需求,采用的都是生态化立体式的综合种养殖方法,果树林套种各类蔬菜,鸡鸭鹅共作,无农药、不施肥。

  一直以来,扬中的沿江一带被人们称之为“贫困线”。此言不虚,沿江一线地理位置偏僻,城镇工业化难以覆盖到这里,农民的经济收入单一;长江每年都有较长时间的“禁捕期”,渔民“靠水吃水”也挣钱有限。新坝镇一直把沿江作为打造“幸福民生”的难点。

  沿江民生如何打造?新坝镇动了很多脑筋,多方实践,最终出路还是在农业和观光旅游业,在生态建设上。

  从2008年开始,新坝镇对20公里的沿江带做起了现代农业开发规划。目前,该镇沿江一带共有30多家这样的现代农庄,沿江的现代规模农业总投资超过3亿元,平均每个农庄投资达1000多万,初步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开发的项目有林业种植、渔业养殖、休闲游乐、餐饮等等,去年全年形成了2亿多元的经济总量。

  在农庄成片的同时,沿江风光带也自成气候,逐步成为旅游观光的一大资源。而现代农庄的打造带来的是改善环境、带动民生等多重效益,特别是在沿江居民的民生建设上,现代农业开发和产业链条的延伸,为农民就业、农民增收、环境和居住条件改善等带来了多方福祉。

  据了解,现代农庄开发,为沿江农民的提供的生态农业合作达到5000亩,提高就业机会3000多个。与此同时,在沿江现代农业的土地整理上,广大沿江居民更是获得了看得见的实惠。沿江线400米以内统一规划,老埭面临整体复垦问题,该镇给群众的政策是“折旧建新”,“折旧”就是把旧的拆除按照标准补偿,“建新”就是统一规划新的居民点建房,同时还建安置楼推行两条线安置,免费送居住场所。拆旧补偿一笔钱,土地复垦增加一块收入,土地流转每年还有固定的租金,政府对闲置劳动力统一培训安排就业带来一笔工资收入,综合这几个方面,沿江农民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新坝沿江现代农业的开发实践,还解决了一个困扰多年的堤防难题。沿江岸线,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又被称为“生命线”。每年市镇两级都要下达防汛苗木栽种和绿化管护的“固堤工程”任务。虽然每年都有植树“硬指标”,但是,树木的成活率却不高。沿江的防护林建设,不同于普通树木的栽种和管护,汛期来临时树就会淹没在水中,成活率一旦低下来,补植投入、养护投入又要再次追加,造成沿江陷入“大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循环。

  每年的“硬指标”,不如一个“市场化”。近年来,新坝镇把沿江纳入现代农业开发规划中,推进林权改革,沿江一带承包给种林大户。这种以现代农业开发为标志的林权改革,收到双赢效果。种林大户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把现代科学种植和管护手段运用到沿江苗木栽种上,成活率大大提高,不仅维护了江滩生态,解决了江堤固防问题,并且通过科学间伐还获取丰厚利润。原来沿江带是靠每年数百万元的财政投入维护绿化和堤防,如今,现代林庄的市场化开发运作,不仅省了财政投入绿化的钱,还上缴一定的承包费。

(蔡小俊 高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