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打假,锦湖轮胎爆出在制造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锦湖近日宣布召回所有问题轮胎,成为国内第一个宣布召回的轮胎厂家。锦湖轮胎事件是国内问题零部件的一个代表。现在我国对整车召回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但对于零部件的召回,这次锦湖轮胎事件应该是开了先河。
问题轮胎何其多
轮胎鼓包、爆胎等问题在汽车类的投诉中经常可见。邓先生的投诉可谓极具代表性。邓先生的车仅行驶了4000多公里,就发现右前轮胎出现鼓包,另外两只轮胎也有凹陷。轮胎厂商自己的鉴定人员草草观察了一下轮胎表面,就得出了结论:帘线断裂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接头位置鼓包属正常现象,不影响使用。
问题轮胎
北京的李先生也遭遇了“问题”轮胎。新车在行驶两个多月后,发现左后轮胎出现严重的裂纹。于是他致电4S店,要求更换新轮胎。然而经过检测,轮胎厂商同样出具了“系用户使用不当所致”的鉴定报告,拒绝承认轮胎存在质量问题。无奈之下,李先生不得不自己掏钱,更换了“问题”轮胎。
“使用不当”推脱责任
从众多案例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轮胎品牌在处理鼓包等投诉案件时,给客户的答复几乎都是如出一辙:经鉴定,系客户使用不当所造成的,不属于质量问题。“使用不当”似乎被轮胎厂商说成了导致轮胎出现问题的唯一成因,难道真的有那么多消费者会“使用不当”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胎侧经常与硬物摩擦,或车辆经常处于超载状态以及轮胎长时间在未达标准气压情况下使用等,是有可能导致鼓包和开裂的。但如果一款轮胎大批量出现同一问题,则更可能是质量问题所致,因为当轮胎的原材料及制造工艺环节出现问题时,比如轮胎的胶料使用成分不足,都可能造成胎壁硬度和厚度不够,从而造成鼓包、开裂。
根据目前的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办法,汽车生产商是第一责任人。如果消费者所购车的零部件出现问题,它的第一召回人肯定是汽车厂商。但问题是,目前市场上的锦湖轮胎有两种来源。如果是随车或者汽车厂商正规提供的轮胎,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第一责任人毫无疑问是汽车厂商。如果是零售的轮胎,问题轮胎的生产厂商则是第一责任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并不知道所购置的轮胎属于哪个范围。
早在2004年及2006年,锦湖轮胎在美国就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召回,而国内目前至少有15家汽车厂家还在用锦湖轮胎,对此,我国相关部门对于锦湖轮胎的问题发出消费警示或质量曝光,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未有因轮胎问题而进行的汽车召回先例,这很大程度上也由于国内还没有明确对于轮胎的“三包”规定。
零部件召回有待完善
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锦湖轮胎因大量使用返炼胶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并于3月21日发布了召回声明。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由锦湖轮胎门事件所造成的连锁反应还在进一步发酵之中。
根据相关人士的描述,虽然自己所属的企业已经对配套产品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并在第一时间对已装车的成品进行了高速、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实验。但是,在这场风波中,锦湖对所谓召回措施的模糊处理,反映出轮胎召回背后的责任确认难度和操作中的大量漏洞。
“尽管汽车三包还没出台,但这个问题明显还是应该由配套企业来承担的。可是现在锦湖决定召回,又没有具体的召回措施,货都堆到了4S店,如果客户来了要求换胎,我们该怎么办?”这名管理人员面对记者满面愁容。
在日渐升级的锦湖轮胎门背后,一面是轮胎企业的闪烁其词,一面是整车厂商的有苦难言。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反差,也正体现了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轮胎等零部件召回方面的制度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