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车会不会“消化不良”?
3000万辆以上的巨大产能,相当于目前全球汽车年销量6000万~7000万辆的一半。面对这个数据,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市场、本身估计能消化2000万辆左右,剩下的车我们能卖到哪里去呢?
出口或者在国外设厂?根据数据,2009年全国实现汽车出口33.24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46%,其中乘用车出口14.96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57%。2010年海外市场有所恢复,但即使是出口规模最大的奇瑞汽车,每月的规模也不到1万辆。
目前,在海外市场销售规模达到1000万辆级别的只有日本车,但近两年,受到日元升值、丰田召回事件的影响,日系车在海外市场也走下坡路。
让我们先看看占据全球汽车市场一半份额的欧美日,三者一年的新车需求近3000万辆,但这三个地区的车辆保有量太多了,需求疲软,销量呈现饱和下降趋势了,中国车要在2015年成功打入这几大市场,并销售大量车型,还真不是个容易实现的任务。
看来,中国车只能开发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了,其中容量较大、较有增长潜力的估计只有印度市场了。不过中国的轿车在印度估计很难有大作为了,因为铃木、现代等先行者已经占据了七成左右的份额。有比较大优势的只可能是五菱、长安之类的微型车。五菱已经确定开拓印度市场,但是要“拉”上通用一齐玩,销量也不能很大,不然会引起印度反感。其他市场要么中国车难以进入,要么规模很小,难以“消化”庞大的中国车产能。要靠海外市场来消化如此巨大的中国车,悬!
2000万辆也许就是“产能天花板”
以中国目前的汽车工业体系和各大厂家雄心勃勃的计划来看,生产出3000万辆甚至是3500万辆以上不是问题,关键是中国的社会能否承受如此之多的车吗?今年前两个月国内新车销量突破287万辆,几乎是同期美国的两倍,同比增长近一倍,2000万辆的销售规模对中国而言似乎是个唾手可及的目标。东风有限副总裁、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在2009年年底就曾乐观地表示,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业的汽车年销量将增长至2000万辆以上,因家庭收入上升正在拉动需求。在去年11月的广州车展期间,通用中国董事长甘文维咨询媒体,中国未来20年的汽车产销规模将达到什么程度,当时,“3000万辆”是比较认可的答案,2000万辆被认为是太保守了。
的确,我们目前每千人拥有的汽车在60辆左右,而美国在800辆左右,不要说达到美国一半的水平,就是千人保有量再翻一番达到100辆以上,这在全球范围内仍是很低的数字。
从生产和需求的角度来看,中国生产出那么多车辆、购买如此之多的车辆似乎都不成问题,但年销售3000万辆以上的规模严重超越了社会承受能力。在车市爆发性增长的去年,不单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就连武汉、南京、郑州等二线城市,堵车等交通状况也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至少在一线大城市,汽车增长已经遇上“天花板”了。
而汽车所依赖的石油资源,对中国而言,更是个大瓶颈。哥本哈根会议敲响全球变暖的警钟。耗油量较少的新能源车至少在2015年的时候还不太有戏。
美国在2000年新车市场创下了1740万辆的新纪录,此后再也没有达到这种水平了,和数十年前相比,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生活在城市,不少年轻人放弃买车想法,甚至不打算考驾照。有专家认为,综合这些因素,美国汽车销量可能再也无法回复至1999年至2007年间年销量1700万辆左右的水平。看来,2000万辆对美国是个坎了;整个欧洲的面积与中国类似,但其最高纪录也和美国差不多。这似乎也表明,2000万辆是个难以突破的“产能天花板”。
记者观察:产能规划保守点不是坏事
产能过剩年年说,但市场似乎并没有出问题。“产能并不是问题,我们已经具备了生产150万辆规模的资源。”在日前的一次媒体交流会上,江淮汽车高管左延安表示。尽管在去年江淮实现了32万辆左右销量,但已经开始为150万辆的规模做准备了。据悉,江淮轿车双班倒可以实现40万辆的产能,多功能车(MPV、SUV)双班倒可达到20万辆的产能,再加上商用车,现有的产能就直奔100万辆大关了。
江淮汽车的例子正表明,作为大工业化生产的行业,汽车的产能具有很大的弹性,仅双班倒就可产量翻番,按照现有的扩建势头,中国车产能不要说是3000万辆,即使是5000万辆也不是什么问题,也就是十大汽车集团每个平分500万辆左右,但市场能消化那么多吗?如果中国一年真是销售了3000万辆以上的车,肯定道路堵得一塌糊涂。
面包有了,关键是卖给谁呢?面包卖不掉会发霉,虽然汽车不会发霉,但产值如此巨大的产业过剩,后果是可怕的浪费,所以建议各位汽车大佬,在产能规划方面保守一点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