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皋的画作《梅》
《三秀斋诗抄》
在清代的镇江,有一个出名的诗歌之家,这就是鲍氏家族。鲍氏家族的领头人是鲍皋,号称 “京口三诗人”之一,他写了许多描写镇江自然山水的名篇佳作,堪称描写镇江山水的诗歌“专业户”。
鲍皋,字步江,号海门。国子监生。乾隆元年(1736年),他被推荐参加朝廷的应试,举博学鸿词,因病而辞。他一生喜欢浪迹山水,到过不少名寺。中年时游过苏州、杭州等地,来往淮扬之间的时间更多。在经过的名山大川之上,留下过许多诗文。他的绘画也颇有天赋,只不过诗赋的名气太大,画名被淹没了。著有《海门集》《京口文献录》《笔耕录》《十美诗》 等。
鲍皋的诗初期不乏豪迈之音,笔意超逸。在他的《北固秋望》诗中,可以看到他的诗风格调。诗云:“风高海远雁啼声,天末楼台上晚晴。山合金焦三割据,江分吴楚两纵横。孤城立马寒云阔,绝浦收帆落日平。欲作江南秋望赋,少年谁是庾兰成。”既有写景的细致刻画,又有观景的感慨笔触,更有情景的交融。诗中的修辞清美,意境宽广,无愧为他写景诗中的代表作。
他的诗后期比较平淡,以端庄流丽而见长。以《虹桥泛舟》为例,“晴波绕郭引兰舟,一带园林小逗留。 夹岸柳榆藏水榭,谁家莺燕占花楼。 帘前玉镜歌新艳,桥畔琼箫唤旧愁。欲买春风竹西路,钗光鬓影不胜收。”诗人毫不费力地描绘了园林中景物,碧波荡漾中的小舟,两岸摇动着的榆柳,围着花楼旋飞的莺燕,桥畔传来缠绵的箫音,以及来来往往漫步中的佳人,写得清新流畅,随意而发,充满了乐趣,充满了生机。
鲍皋还喜欢写纪事长诗。这类诗不仅有文学方面的价值,也有历史方面的意义,因为诗中反映的情况,为后人考证地方上的一些事物变迁提供了参考依据。他曾写了一首长诗纪实,叙述了丹徒圌山箭洞的事情。过去在箭洞的民间传闻中,地方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鬼神所凿;一种说法是山神箭穿。鲍皋认为两种说法是当地人信鬼神的缘故,于是就把箭洞的名字改了,改称“飞云梁”,并写了长诗来说明他改名的理由。他还写过《观碑图为祝荔亭作》的长诗,记载了陈鹏年打捞瘗鹤铭的过程,以及陈鹏年后来请祝荔亭帮助考证瘗鹤铭残石的事情。
两淮都运尹会一评说:“皋诗出入骚选,胎息六朝,而折中于盛唐诸大家。”诗人王豫和张学仁在《京江耆旧集》中对他的评价是:“诗胎息汉魏,出入六朝,力追初盛(唐)风格,而无明贤摹拟之习,当推一代作手。”
鲍皋的夫人陈蕊珠也是一个女诗人,她八岁时随父亲开始读书,通经史、《文选》,能写一手好的诗文。在王豫等人编的《京江耆旧集》中选录过她的《新秋》等诗。空余时,她曾帮助鲍皋编校诗稿,后来流传的《海门初传》由她编校居多。
陈蕊珠对北固山很有感情,她很喜欢山上的那种文人留下的豪放气息。有一次,她来石帆楼晚眺后,笔下传情,一首美妙的《登木末楼远眺》的诗歌娓娓道来:“柳青桥畔柳烟轻,人士嬉春照水行。几树斜阳摇绝壁,半天归鸟落孤城。南山势接江涛阔,北固雄临海气平。六代销沉俱似梦,白云深锁古今情。”诗中营构了一幅赏心悦目的晚霞景色,柳应时而青,人应时而游,太阳应时而落,倦鸟应时而还,天地万物,各得其所,诗中不乏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态和笔触。
鲍皋的儿子鲍之钟和三个女儿鲍之芬、鲍之蕙、鲍之兰都以写诗出名,“一门风雅,为时所称”。鲍之钟,字论山,一字礼凫,号雅堂。他少负俊才,文采秀逸,以一首《初月赋》而闻名于乡里,被当时的学官刘墉赏识,引起了外界的注意。乾隆皇帝南巡时,他被推荐献上诗赋,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考中进士,以后多次外放考官。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他到贵州担任了乡试副主考,五十一年(1786年)又担任了广东乡试的副主考,五十二年(1787年)担任了会试的同考官。
鲍之钟居官以风骨闻。在四库全书馆散官后,他升到了户部郎中。但由于受到了权臣和坤的压制,一直止步不前,官职再也没有动过。晚年,他喜欢流连诗酒,以结交文友为乐。在京城时,他与洪亮吉、吴锡麒、赵怀玉唱酬最密,法式善称为“诗龛四友”,著有《论山诗钞》等。
鲍之钟和妹妹们关系密切,常喜欢在一起切磋诗文。有一次,鲍之钟与妹妹鲍之兰中秋赏月时,年仅十四岁的妹妹竟然脱口吟出“若非今夜月,虚度一年秋”之佳句,作为长兄的鲍之钟自然是奖掖有加。以后鲍之钟休假返乡都会和妹妹们一起聚宴,每宴必有酬唱,在他们兄妹的诗集中都可以看到所吟的诗歌。不仅如此,鲍之钟还亲自为其母亲及三个妹妹编定了诗集《课选楼合稿》。
鲍之兰是鲍皋的长女。她少承家风,诗有宗法。其诗以写景见长,逼真细致,颇多佳作。如《杜鹃楼怀古》和《读书台怀古》等,都受到过王文治等名家的好评。著有《起云阁吟稿》。
鲍之芬是鲍皋的次女。天资聪慧,精通诗赋,勤于著述。曾赋《帘钩》四律,广为传诵。著有《药缤吟稿》《海天萍寄吟稿》《三秀斋诗抄》。王文治读过她的诗作《三秀斋诗抄》后,称赞她的诗“卓然成家”,“近日士大夫以诗名家者,亦罕能臻此。”
鲍之蕙是鲍皋的小女。诗有才气,吟诗甚多。《京江耆旧集》中收录了她的12首诗。著有《清娱阁吟稿》。她的诗特别受到名家的器重,才子袁枚都传诵她的诗句。王文治称赞她的诗:“律细于之钟(鲍之钟),骨重神轻,情深意炼。”诗人法式善也夸她的七言古诗写得好,“尤合唐音,当与织云楼比美”。(廖云锦,女,清代华亭人,袁枚的女弟子,善诗。著有《织云楼诗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