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动乱”期间,焦山的“宝墨轩”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我的一位邻居大哥去焦山游玩时发现这里有许多碑刻,于是用白纸和铅笔拓来一些书法作品。这些拓片虽然质量不高,但也足以让我们震惊,啊,这字真漂亮!后来才知道,这是清代成亲王书写的《归去来辞》。
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1752年-1823年)是乾隆的第十一个儿子,嘉庆皇帝的哥哥,他在嘉庆年间担任军机处行走。他开始学赵孟頫的书法,后来也学习欧阳询书法的特点,广泛地临摹晋、唐、宋、明各家书法,因而形成了端正清丽、劲俏流畅的风格。他的书法风格更多地承袭了赵孟頫书法的特征,显得十分圆润、端美,具有朝廷馆阁体的特点,但同时又具有欧阳询书法转折方劲的特征,这一点有别于馆阁体一味追求端正俊美。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永瑆被封为成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任满洲某旗都统。事隔四年,乾隆驾崩,嘉庆帝继位,命永瑆在军机处行走,总理户部,掌管吏部。后来成亲王因某些事受到猜疑,嘉庆帝以亲王不得掌权过多为由,解除了成亲王的部分职务。成亲王颇为不快,为了排遣心中郁闷,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深研书法与诗词之中。正因如此,成亲王登上了书法大家的行列,与刘镛、翁方纲、铁保齐名,并称清代四大书法家。他的书法上追王羲之、王献之,下掩褚遂良、虞世南。一时馆阁诸贤竞相摹仿,成为时尚。
成亲王不仅书法出众,诗、文也有很高的成就。有《诒晋斋集》、《诒晋斋随笔》、《诒晋斋续集》等著作行世。有史书称他为:“学问之渊雅、风度之高迈,置士大夫中亦当居第一流。”虽有溢美之词,拔高之语,但并非全为虚言。
事物的发展往往有两面,博采众长既成就了他,同时也束缚了他,在众多名帖面前,他亦步亦趋,不能意从己出,不时流露出拘谨和凝滞。这是他的悲剧,也是后人经常诟病的。很显然他的书法水平不及当时的刘墉和铁保,还有王文治。作为当时书坛的领军人物,他的水平和成就本身也标志着帖学的没落。
道光三年(1823),成亲王去世,享年71岁。据说,在他的旧邸中留下许多由他临摹的作品,因极似原帖,他的孙子想出了一个“裁去款识”去冒充真迹去卖钱的主意,结果琉璃厂的古玩商不认可。这个不成器的孙子一怒之下,一把火全烧了,实在可惜。
成亲王身为皇室贵胄,位高权重,府中所存的作品应该都是些生前珍视的精品。自家珍藏的旧迹居然遭此厄运,真叫人叹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