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保护地名应有规划自信和文化自觉

发布时间:2015-04-30 07:3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建设应该从人的本体和物的保护两个层面出发,既要注重人的情感体验,也要尊重物的文化记忆。为此,保地名文化,就要既有规划的自信,又有文化的自觉。

最近,光明日报与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合作开展“地名的故事·那些历史那些乡愁”系列报道和“寻找最美地名”活动,引人关注。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日前表示,“要刻不容缓地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地名文化,尤其要注重在城镇化过程中把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据光明日报)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建成这样的美好家园,离不开继承传统文化,守护历史文脉。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一定的历史记忆。透过地名语词,来探询来历,聆听往日故事,回望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变迁,这样,就为“记得住乡愁”提供了文化载体。可以说,重视地名文化,就是重视我们的历史;保护地名文化,就是延续地方的文脉。

问题是,当前对地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留下太多的遗憾。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商业大潮中,在推土机辗压之下,在崇洋媚外的文化迷失之中,一块又一块刻着老地名的石碑被埋入废墟,让人们不断丧失对具体地理位置的记忆,以及太多关于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的认知。

一边是丢掉了老地名这种文化符号,一边是有些地方热衷于起洋地名,导致光怪陆离的地名乱象,对传统文化进一步形成污损。现在围绕一些新的建筑物和商业楼盘,一些新取的地名只注重眼球效应,忽略应有的文化属性。很多地方崇洋媚外、盲目复古、求异求怪,让人感觉是没文化,真可怕。诸如“罗托鲁拉小镇”、“曼哈顿广场”、“格林小镇”、“江南总督府”等等建筑物名称,有的乍看有些时髦,但究其实质,不过就是盲目跟风,说成是文化垃圾也不为过,因为它既不利于传统文化传承,也带来不了什么先进文明。

保护城市文化,必须要对老地名有所敬畏,对历史遗迹不能随意拆除。当前的城市建设,应该从人的本体和物的保护两层方面出发,既要注重人的情感体验,也要尊重物的文化记忆。为此,保地名文化,就要既有规划的自信,又有文化的自觉。对新建筑命名,对新地方名称,应该提早规划,通过制度化来规范管理,要真正尊重传统文化,为城市留住文脉。

然而,一些地方在地名管理方面,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结果造成管理无序,在规划上找不到自信,自然就会乱成一团。

除了需要规划上的自信,保护地名文化,还特别需要文化自觉。值得点赞的是,一些地方围绕地名,在积极梳理它有什么样的历史沿革,包含着怎样的文化内容,并且通过有效的传播让地名文化深入人心,从而人们内心产生一定文化自觉。事实上,有些开发商取楼盘名,就不是崇洋媚外,就很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就很切合地域文化,显示出一定的文化自觉,而不是简单受利益驱动。

一个地名往往就有一段历史,一旦更改,或许就是在割断传统文脉。当我们老了,当游子在远方,当故乡在记忆中渐然模糊,我们需要寻找能够慰藉我们情思的文化符号,可能就是那个曾经熟悉的地名。所以,当前必须通过制度管理,形成规划自信,带来文化自觉,来保护好地名文化,让更多的人“记得住乡愁”。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单士兵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