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说,“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李克强总理把这一“社会关切”带到了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并当即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4月15日《新京报》)
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概念,还是工信部已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正式发放的4G牌照,都预示着我国互联网行业本身,和受其促动的浩繁衍生产业将再次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如果将“互联网+”和正在兴起的4G产业,比作正在发育过程中的幼苗,那么整个互联网的环境使用成本,就是决定着这些产业幼苗能否茁壮成长的土壤。因为无论是初见端倪的“互联网+”还是已经粗具雏形的4G产业链,其市场终端最终都要落在消费者身上。但作为市场终端的消费者来说,始终绕不过去的却是居高不下的流量费。流量运营商们走上了一条不应有的“高大上”歧途。这种“高大上”的流量费,不仅吓退了众多潜在的消费者,截断了源头上的活水,稀释了市场基础,而且更会将中国那些刚刚起步,尚处于稚嫩期的“互联网+”、4G产业及诸多衍生行业,架空于市场“高处不胜寒”的尴尬境地。
李克强总理把这一“社会关切”带到了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并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这是一种基于中国经济新形势这盘大棋的深思远虑,是兑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更是将总体战略规划细化分解后的具体展现。
目前居高不下的流量费,到底应该回归到什么程度,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市场可以给出的答案,但前提是,必须要有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对于目前的流量费到底有多少下降空间这个问题,如果让运营商来回答,恐怕永远给不出令人认可的答案,因为利益最大化是他们共同的诉求,而这本身并不错。但同时也只有具备了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才能将运营商念念不忘的“利益最大化”,变成“利益合理最大化”。
李克强总理的表述,并不是一个完全指向流量费价格的孤立问题,而是一道深刻指向价格背后更深层次竞争机制的综合性命题。因为不管价格高低都应当有其成立的道理,而这个道理既不能掌握在消费者手上,也不能掌握在运营商手上,它只能掌握在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上。而解决了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这个市场竞争机制的综合性命题,高居不下的“流量费”真面目,自然就会还原于市场给出的本相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