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信息壁垒才能不被“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困扰
据《人民日报》报道:陈先生一家三口准备出境旅游,需要明确一位亲人为紧急联络人,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可问题来了,需要书面证明他和他母亲是母子关系。可陈先生在北京的户口簿,只显示自己和老婆孩子的信息,而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户口簿,早就没有了陈先生的信息。在陈先生为此感到头大时,有人指了一条道:到父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可以开这个证明。先别说派出所能不能顺利开出这个证明,光想到为这个证明要跑上近千公里,陈先生就头疼恼火:“证明我妈是我妈,怎么就这么不容易?”而更令陈先生窝火的是,这一难题的解决,最终得益于向旅行社交了60元钱,就不需要再去证明他妈就是他妈了。 “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这样看似荒诞可笑的事,却真实的在不断上演着。
很多人在办事过程中遇到过类似令人啼笑皆非的证明:要证明你爸是你爸,要证明你没犯过罪,要证明你没结过婚,要证明你没有要过孩子,要证明你没买过房……这样那样的证明,有的听起来莫名其妙,办起来更让人东奔西跑还摸不着头脑。证明过多过滥,根源在于是因为审批事项过多。在2008年春晚小品《开锁》中,黄宏饰演的角色就需要证明“我就是我”,其中有一段贯口,罗列了出生证、结婚证、独生子女证甚至是绝育证、煤气证、自行车证等一系列证件。包袱很好笑,反映出的问题也发人深思。这么多年过去了,“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剧情居然还在上演,更是令人慨叹。简政放权不仅是“大衙门”的事,最终是要落实到政府机关的各个“细胞”中才行,要从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情上体现出来。所以,审批事项多这座“大山”不仅必须搬,而且要尽快搬。
改革的动力,在于释放制度红利。这个时候,自我革命可谓至关重要。正如不少人担心的,在一些领域,相关部门每个司局甚至处室,都守着自己的一摊利益,这种情况下,自断其腕相当困难。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为继续深化改革拿到了一手好牌,但接下来要挑战的,是进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攻坚;我们身处的,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转型期社会。打好手中这副牌,既要有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更要有“言必信行必果”的决心和干劲。只有保持战略眼光、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协调,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衔接起来,让总体利益高于个别利益,才能收获断腕之后的新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从这个角度看,行政审批改革的要点不仅在“减”,更在于“精”;管得少,更要管得好。要把有限的行政管理资源,用在更关键的事项上,把政府的职能重心转变到为行政相对人服务上。这就要求更优的内部结构,更高的办事效率。证明过多过滥,除了审批事项太多外,还因为原本应由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核实,但同级职能部门之间却互相推诿。说白了,就是要审批的事项很多,可谁也不愿担责。职能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本身职责,同时,政府应出台统一的印章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哪些证明由社区盖章确认,哪些证明由涉事职能部门明确。此外,应建立一套居民基本情况大数据库,各职能部门联网管理,除了遏制社区公章乱用的现象,还能方便群众办事,不用为盖章四处跑腿。
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化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和便利。解决证明过多过滥问题,当务之急需要打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权限设置,让公民基本情况实现共享。如果单位之间的信息可以实现共享,那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跑断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