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游客在旅游中出现严重不文明行为,将被拉进“黑名单”。6日晚,国家旅游局官网发布通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即日起施行,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工作同时开展。(4月7日《法制晚报》)
任性游,则“拉黑”。制度设计总算对不文明游客使出了杀手锏。
这些年,国人在文明旅游上斯文扫地的事,一季接着一季:华尔街骑牛、埃及神庙刻字、卢浮宫前开辟“洗脚池”……最频繁的,是“泰囧”之旅:2014年12月,中国游客大闹亚航航班,女游客将热水泼到空乘人员身上,男游客更是喊出“我连你飞机都炸掉”;2015年2月,一名华人游客在泰国清迈双龙寺用脚踢古钟,引发泰国舆论不满;3月,“中国游客在泰国甲米皮皮岛用洗手池洗脚洗鞋”的照片又被曝出……当然,出门的机会多了,入乡不随俗的尴尬,在概率上也会多了起来。
2014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25万亿元,国内游客达36.1亿人次,国人平均每年要出游将近3次。可见,“仓禀实”,接下来就是“行万里路”。据统计,2014年中国出境人数首次突破1亿大关,创下历史新高;而全球最大旅游网站TripAdvisor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出境游次数将增长14%,平均旅游花费也将增加23%。在这样的背景下,文明出游,显然不仅是个道德、或软实力的问题那么简单。
2013年10月1号起实施的《旅游法》第十三条就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此外,国家旅游局也曾连续在官网发布数条有关文明出游的通知,甚至要求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作为合同附件或出团的随赠宣传内容。
遗憾的是,实践证明,没有罚单垫底的文明要约,“缓释效力”实在有限。于是,2015年1月中旬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制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与航空公司、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涉旅企业联动,形成游客旅游不文明信息通报机制。”建档并通报,以黑名单让任性游客“长记性”,理论上肯定没错。如果能无缝对接征信系统,基本就能让任性者“寸步难行”。
真正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则,类似叫嚣“炸飞机”等行为,究竟是不文明还是不守法?法律如果能秉持严惩的姿态,道德的日子恐怕就会好过一些。何况,这两者总有明晰的边界。二则,建档通报,实际威慑能力也许并不见得太高。而如何让商家与经营者都乐意“制裁”不文明游客,这才是前提性的问题。“黑名单”效力几何、如何发挥协同作用?这些问题解释清楚了,名单才不至于仅仅是“看起来很黑”。
一言蔽之,以制度引导文明旅游,也许法律终究才是最好的选择。(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