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温暖青年作家的《春光》

发布时间:2015-04-12 08:5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1934年1月16日下午,上海一家茶楼。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庄启东、陈君治,决定办一个主要刊登左翼和进步作家作品的文艺刊物,商定由庄启东去找寻书店接洽出版。恰巧,有位叫高鹏天的商人刚刚将曾出版过丁玲主编的《北斗》的湖风书店盘过来,更名为春光书店,因春光书店经销的图书内容与原湖风书店不同,高老板急于将湖风书店的存书全部推销出去。庄启东听说后,立即赶到书店,劝说他办一个刊物,利用刊物可登书籍广告,推销存书。1934年3月1日,由庄启东、陈君治编辑,上海春光书店出版发行,封面设计别具一格,近200页的大型文艺刊物《春光》月刊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是刊设有文艺座谈、小说、剧本、创作月评等栏目。在创刊号“编辑后记”中,编者说:“本刊对于论文愿意给予别种刊物所未曾有的注意。”在《春光》中,文艺论文占有重要的位置。陈君治在创刊号上发表的《论朱湘》一文,对新月派诗人朱湘投黄浦江自杀一事进行评论。指出朱湘早期的诗,有“憎恨着他自身所处的社会”,“以一种热情的愤恨来对这社会表示奋争,诅咒它,并且反叛它”的一面,也指出“他的诅咒不过是作为他独自个人的叫喊,他的反叛只是一种孤高的英雄的性格的表现而已。所以,这是不能彻底的”。在第三期上,杜微发表了《论巴尔扎克》的长篇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巴尔扎克的生活和创作进行了评论。

在《春光》上,还进行过一次影响较大的“中国目前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的讨论。先是郑伯奇先生在创刊号上发表了《伟大的作品的要求》一短文,提出“中国近数十年发生过很多的伟大事变,为什么还没有产生一个伟大的作品”的问题。他认为,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最要紧的是作家恢复以前的勇气”。这篇文章还未发表,就在编辑同仁间产生了不同意见,于是,庄启东在创刊号上发了“书启”,向作家和读者征求意见。第二期上,郑伯奇又写了《作家的勇气及其他》一文,对他前一篇文章的观点作了补充和发挥。第三期上,《春光》共刊登了郁达夫、徐懋庸、何家槐、艾思奇、夏征农等15人写的应征文章。这些文章,对中国文坛现状进行了评述,引起了文艺界人士的关注。

《春光》月刊十分注重发表新人新作、提拔青年作家,诚如编者在创刊号“编后记”中所说:“尽量容纳青年作家的作品,希望在青年作家们的创作中发现中国文艺的天才,本刊以培植他们的职责负在身上。”由于《春光》的编辑都很年轻,脑子里条条框框很少,对于文坛上有希望的新人的出现,总是从内心里感到欢欣雀跃。对此,鲁迅先生很关注并有好感,认同利用文学刊物培养锻炼一大批有希望的青年作家的做法。鲁迅先生热情支持《春光》,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勉励、帮助他们把刊物办得更好。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常常提及《春光》,关心它的销路、读者的反应及反动派对它的态度等方面的情况,更加关心刊物在培养青年作者方面的情况,他曾强调指出:“应该造出大批的新战士”,希望在刊物上多发表青年作者的作品,要有我们自己的“工农兵作家”。有了鲁迅先生的鼓励,《春光》创刊以来,除刊登郁达夫、徐懋庸等大家的作品外,还以较多的篇幅刊载了任白戈、魏猛克的文艺座谈文章,何家槐、丘东平、蒋牧良、宋之、李辉英的小说,蒋本沂的剧本,许幸之、艾青、柳倩的诗等新兴作家的作品。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在此刊首先发表。同时涌现出了丁玲、许幸之、丘东平、宋之的、沙汀、艾芜、夏征农、艾思奇、杜衡、艾淦、魏金枝等一大批青年作家,他们大多数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以后开始文学创作的,给文坛带来了许多生气勃勃的作品,成为当时或后来有成就的著名作家。为了鼓励新作家,《春光》还组织了一些文艺短评,对新人新作加以评论。这些评论虽然不一定都很稳妥精当,却有一股子“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直率劲。

文学刊物办得好不好,办得有没有生气,不仅在于有没有发表好文章,还要看它是否培养了文学新人。《春光》善于发现文学人才、重视培养文学人才。很多文学新人,都是他们从作者的第一次来稿或第一篇作品中发现的。可惜的是,这样一册始终温暖着青年作家的《春光》,仅出至第3期,于1934年5月被国民党当局禁止而终刊。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缪立新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