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打桩与拔桩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5-04-10 15:0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江市运河路人行道设置隔离桩,有关部门源于城市管理的需要,也得到了绝大多数市民的支持,却遭遇尴尬,无奈地演变成某种“打桩”与“拔桩”的拉锯。尴尬必有因,这场拉锯倒是能够给予我们两点启示。

启示一。人行道上“打桩”,是对人行道管理的一种变革,也算是改革。绝大多数市民支持,说明是符合最大公约数这个改革路径和标准的。但实际的工程进度却一再受阻,新闻披露,是“受到了沿街商家的全力阻挠”。这样一种情况,恰恰反映了存在于很多人心中的一个潜意识:改革,我是支持的;改向别人,更是十二分支持;但改到我头上,损害到我的当前利益,一定是反对的。这样一种情况,更在某种程度上,佐证了改革已然从当初的社会普遍受惠,演变到现在存在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冲突。这是改革深入所至,亦是改革攻坚所在。由是,重塑改革意识,学会改革算账,包括认清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摆正大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是社会上下都需要再过一次的关口,是关系到能不能凝聚改革最大动力和合力的重要事项。

启示二。有关方面最终决策“打桩”,目标有二。一是解决乱停乱放,主要是机动车辆违章停放;二是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因此造成的所有问题。且不说这世上似乎是没什么事情能够轻松地一劳永逸,单说这“打桩”所代表的解决问题的路径,应该是“堵”,而且还是唯有“堵”。或许,就一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来说,它只能如此。但这个路径,历史已经多少次证明,它不切实可行,至少在没有其他方法配合实施时,它不行。所以,新闻中,亦有市民提出,“商家要做生意,情有可原。”所以,现实行不通,有关方面也表示,“接下来我们只能考虑新的办法。”

无论什么理由,机动车在人行道上乱停乱放都是违规的,这是警方的认定,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态度。但现实中“打桩”与“拔桩”的拉锯,则告诉我们:切实把问题解决,需要更周全的考虑,既包括意识的培育与更新,也包括实施的方法和路径,有时更需要政府多部门、社会各方面的通力配合。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华 翔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